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从一年之期到十年之约 向阳小信箱 饮水机前的“颜回攫食” 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教育AB剧 图片新闻

第4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4
【师爱阳光】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 赵晓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温暖,因而我们说教育是有温度的。它就在班级的某个角落,就在校园的某个地方,就在你我身边,就在每天上演的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里。

2011年,我遇见了第一批学生。他们活泼可爱,一样的天真背后有着不一样的个性。我遇到了一名特殊学生——小月:她比其他学生更加任性冲动,做事缺乏思考;她的课桌抽屉里总是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上课的时候,她总爱发出奇怪的声音,影响了老师和同学。慢慢地,学生开始疏远她。

我通常利用周一的班会时间召开不同主题的班会,在帮助她的同时也以此提醒其他学生。例如,上课纪律方面,召开过“争当自律小名士”主题班会,通过其他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正面案例来影响她,让她自觉地“见贤思齐”。又如,她有随便拿同学东西的坏习惯,总有学生向我报告看到小月拿走其他同学的橡皮并藏在抽屉洞里。为此,我特地在班里召开了“诚实守信”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互相监督的方式共同抵制、纠正班里零星存在的不诚信行为。这场行动的目的是给予小月改正的机会,也是为了消除其他学生的反感情绪,让他们在帮助她的过程中去接纳、包容她。我很欣慰,学生都原谅了小月,并且很乐意帮助她改正。

从那以后,小月有了变化。清明节假期结束后第一天上学,她在我的课堂上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而且正确流利地说出了答案。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转折点,决定乘胜追击:“同学们,赵老师太高兴了!因为,今天小月同学第一次主动且正确地回答了我的问题,真是太棒了!我想把掌声送给她。”我带头鼓起了掌,学生也非常配合地一齐鼓掌。小月有点儿不自在,她的手都不知道怎样放才好。我微笑着走到她面前,对她说:“赵老师有个心愿,希望今后能经常听到你回答问题,你能帮助我实现吗?”她点了点头。这一整天,我都被满足感和幸福感包围着。

我经常利用课间和小月聊天,因为在课间,我可以站在一个朋友而非教师的角度与她谈心。我认为,对小月这类自闭的孩子而言,温和的语气、安静的倾听或许才是帮助她打开心结的法宝。在一次聊天中,小月无意间向我透露,她的妈妈有病,要每天吃药。她低头抠着自己的小手,我从她的眼神中读出了她的难过……听了她的话,我愣住了。原来,她的心里会对这些记挂很久。我了解情况后告诉了她的妈妈,她妈妈感慨不已,没有想到孩子如此细心而敏感。

在我看来,学会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渴望被他人尊重的愿望。作为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所以在了解学生时,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一年级班主任一定都有“怒发冲冠”的时候。在这个班里,惹我发火最多的也是小月,她的情绪不太稳定,经常气得我大脑一片空白,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在一节语文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听课,她在我讲课时走下座位打扰身边同学,导致我必须停下教学来制止她。当她安静地回到座位后,我忽然觉得胸口很闷,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里面,声音也有些哽咽……回想我对她的付出,回想起放学后在教室里单独辅导她的那些时刻,回想起我与她谈心,回想起她每次给我做出的保证……我一直期待着她能慢慢变好,可是眼前的一切却又让我很失望。我知道,教育是一项漫长的事业,不能计较一时的得与失,我只能慢慢坚持,才能迎来她的蜕变。

第二天,一名家长让孩子捎给我一封信,希望帮助我调整好心态。我知道爱每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是难上加难。我想,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因为爱是教育的前提,学生与班主任有了感情,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打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对每名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每名学生都像手捧着空花盆的孩子,教师播下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孩子的心田就会开出一朵什么样的花。其实,像小月这样的孩子还有许多,他们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来温暖他们那孤单苍白的童年生活。

《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教育任重道远,让我们用宽容的心态悦纳他们,用心去倾听他们内心的乐章,用行动去践行教育的点点滴滴,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回望我和学生生命相拥的历程,我感受到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岗位上持续输出的炽热和温暖,让我在忙碌烦琐的工作中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作者单位系济南市名士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