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潍坊高新区汶泉学校 从小处着手,让学校育人更有温度 手写家书在数字时代重拾亲情的温度 图片新闻 青岛科技大学 获批普通高校急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淄博第十中学 走访慰问特殊困难家庭学生 乳山市实验初级中学开展校园读书活动 成武县南鲁集镇实验小学 为学生打造家庭式校园 莒县碁山镇第二小学 多措并举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滨州市实验幼儿园 让红色教育滋养幼儿成长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潍坊高新区汶泉学校 从小处着手,让学校育人更有温度

□ 赵军营

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每所学校立足实际的育人活动。近年来,潍坊高新区汶泉学校从实际出发,打造全环境育人体系,全方位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在这所学校,育人活动已经从课堂上的学科教学延展至学校的每个场所。

守护天使,育人在接送学生的校门口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美丽的校园,校门口的行人和车辆熙熙攘攘,穿过马路上学的孩子牵动着每位家长的心。在这片繁忙中,志愿教师组成“守护天使”小分队。他们身着醒目的红色马甲,手执引导牌,穿梭在车流中,用自己的身体和警示引导牌,伴着微笑、耐心和爱心,为学生筑起一道安全通行的屏障,护送着每名横穿马路上学、放学的学生。教师志愿者的真心守护温暖着每位家长的心。

保障学生在校安全是学校的第一责任。无论迎着初升的朝阳,还是伴着黄昏的余晖,他们始终如一;无论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他们始终如一。在校门口,他们面对车辆,耐心执勤,用实际行动给学生做出榜样,诠释了什么是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守望健康,育人在每天的食育课程中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一个人的生命健康非常重要。学校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为第一课程。学校餐厅食材中的米、面、肉、油、菜、水果均来自大型商超的绿色有机供应链,餐厅师傅的用心加工让饭菜味道更可口,带量食谱的营养餐让学生忘却了学习和活动的疲惫。低年级教师耐心照顾着学生的取餐、用餐,指导他们回收餐食垃圾。学校在用餐的过程中实施食育课程,让良好饮食习惯和合理用餐的认知潜移默化地沁入学生的心田。此时,教师已经变身为学生的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

这份用心,让离开家的孩子在校园里也能体会到家人呵护的温馨。一名住在7公里之外的学生家长说:“孩子在汶泉学校能吃上可口的午饭,我们做父母的很放心。最近,孩子逐渐养成了健康饮食的好习惯。我们非常感谢学校!”

守牢“三观”,育人在劳动课程中

为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学校结合实际开辟了一片“希望的田野”——劳动种植园。通过种植园实施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促使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在这里,学生亲手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收获,每年都见证着一颗颗种子成长、结果的生命奇迹。每棵蔬菜的成熟,不仅仅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汗水中成长,体验中华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体验二十四节气与自然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根植于农业活动的中华文明史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让每名学生都拥有一颗爱人、爱己、爱自然的心。

目前,学校的种植园已经发展成为潍坊高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守住乡愁,育人在温暖的记忆中

卓越品质和家国情怀是学校对每名学生寄予的厚望。为了让优秀学生走出潍坊以后不忘根、不忘本、不忘乡愁,学校匠心独运,在乡村改造的过程中收集各类物资筹建了民俗文化馆。这里不仅仅陈列着潍坊当地的传统农耕用具、民间手工艺品,更有新中国成立以来体现潍坊地区社会变迁的历史文物,还有改革开放以后潍坊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社情资料。民俗文化馆的建立,让学生站在历史的维度思考家乡的变迁,从基层视角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历程和真实写照,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学生在民俗文化馆里体验生动的民俗故事和历史积淀,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现代与传统碰撞,古典与时代交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厚植了他们“心系家乡、红心向党”的炽热情怀。

守好延时,育人在课外活动里

基于学生家长白天工作时间长,不能按时照看孩子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师雷锋服务团”发起延时服务,组织各科教师开设了剪纸、儿童画、魔方、硬笔书法、跳绳、跳皮筋等20个社团,供学生选择参与。教师精心备课,认真辅导,关注每名学生,帮助每名学生,为每名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助力他们在活动中实现多元、全面发展;通过个性化辅导,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特长,让育人的温暖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今,学生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所地处偏远的学校。

在汶泉学校,教师的每分努力都浸润着对学生的深切关怀。无论校门口的守护、午后的温馨陪伴,还是劳动种植园的汗水浇灌、民俗文化馆的心灵触动、延时服务的耐心辅导,都让校园充满了爱与希望。这里,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份温暖将继续在这个充满爱的校园中流淌……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