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组团式”帮扶下的教育之变 基于学科育人价值的“法”治班级管理策略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基于学科育人价值的“法”治班级管理策略

□ 张妤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社会认知和心理特点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特别是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表现得尤为突出。任教六年级的教师可能会有类似的感受:六年级的学生不好管。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莫名的躁动:不听教师的说教,自由行动……其实,这就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表现,但学生身上的这些变化却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传统的说教已经难以触及学生的内心,难以激发他们成长的内驱力,因此,探索适合小学六年级的班级管理策略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寻求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成长需求的育人模式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根据蒙台梭利四大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开始寻求独立自主。基于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我充分利用国家教材,发掘道德与法治(简称“道法”)学科的特殊育人价值,将道法课程与班级管理融合,构建了基于学科育人价值的“法”治班级管理策略,在提升学生道德素质、规则意识的同时营造了和谐、有序、公平、民主的班级氛围。

一、制定“班级公约”,塑造法治班级

“以法度人,以规管班。”班级的规章制度就是法律法规的缩影。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因此科学合理的班规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使他们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已从《协商决定班级事务》(五年级上第五课)这一主题的学习中了解了民主协商的程序意识,习得了民主协商的方法。于是,开学初,我们按照“民主讨论——规则草案——投票表决”的程序,全班参与制定“班级公约”。具体做法如下。

(一)民主讨论

接手一个新班,在基本熟悉学生后,我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一次“班级公约”制定大会,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权、表决权。大会上,学生围绕日常行为规范、伙伴关系、学习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二)拟定规则

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分组梳理出班级规则的初步草案,包括学习、纪律、值日、卫生维护、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三)投票表决

对拟定的规则草案进行全班投票表决,确保每一条规则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支持和认可。

通过以上方式,班级所有学生群策群力,最终形成“班级公约”。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规则的制定是公平、公正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自觉遵守“班级公约”,维护班级秩序。

二、提升规则意识,推进公约实施

制定“班级公约”是规则化管理的第一步,关键是让大家都能长期自觉遵守。对此,我们可想些有趣的方法。

(一)公示公约

可将通过的“班级公约”做成有趣的海报,张贴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确保每名学生都能清晰地了解公约内容。

(二)执行监督

如果“班级公约”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就难以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例如,公约规定每天检查卫生情况,但如果没有设立专门的检查小组或负责人,或者检查结果没有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学生本人,就可能导致卫生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所以,我设立了班级“法治监督员”,负责监督“班级公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则的行为,监督员将及时提醒并记录在案。

(三)公正处理

对违反公约的行为,班主任将依据公约规则进行“依法”处理,不偏袒任何一方。比如,违规的学生需要为班级做一件好事,或进行才艺表演。这样既起到警示作用,又不会让大家觉得太严厉。特殊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可一起讨论适当“惩罚”的措施。把问题搬上台面,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懂得规章制度不是教师的强行施加,而是教育引导的一种管理方式。

还可设立“和谐小使者”团队,用创意方法解决学生间的矛盾,如绘制“和平漫画”、制作“道歉卡片”,让和解充满乐趣,让班级管理智慧化、艺术化。

三、用好道法课程,明确行为边界

有段时间,班级里出现了起外号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矫正和引导,这可能会演变成隐性的校园欺凌。于是,我结合六年级下道法课本上校园欺凌的内容,对学生发起了一连串的法律专业知识的追问:“你们认为起绰号属于校园欺凌吗?”“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绰号属于校园欺凌?”“给别人起侮辱性绰号会侵犯对方的哪些权利呢?”“起侮辱性绰号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当你被别人起侮辱性绰号时,你应该怎么办?”当这些问题抛出去后,学生纷纷表示同学之间起外号纯属无心的玩笑。接下来,我从法律的角度一一与学生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此时,枯燥的法律条规变得鲜活,学生听后恍然大悟。一名学生说:“我要买一本《民法典》来研究。”此后,起外号的风波就像晨雾被微风吹散,学生也学会了从法律中找到自己行为的边界,自我约束意识自然会增强。

四、创新育人模式,深化法治教育

(一)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

利用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入心。比如,举办班级“模拟法庭”,选取新闻上的校园欺凌、网络诈骗、交通安全等案例,让他们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通过模拟庭审过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案例分析,体验法律的严肃与公正,也让学生认识到规则对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二)结合时事热点,讲解法律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抖音上的法律热点事件,筛选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结合学生学到的一些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等,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知识,而且教会他们正确的维权途径,避免使用蛮力或不当手段来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维权技巧,比如及时向教师、家长或警方求助,保留相关证据等。

五、加强家校合作,推进法治教育

家庭作为法治教育的重要场合之一,需要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请进来”:班主任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请家长分享他们身边的法治故事或案例。这些故事可以是正面的守法案例,也可以是反面的违法教训,旨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走出去”: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参观法院、检察院、派出所等执法机构,了解法律工作的实际运作。通过实地参观,学生和家长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公正。鼓励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如法律援助、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通过深入发掘道法学科的育人价值,我发现《道德与法治》是一本既生动又有效的班级管理秘籍,用学生所学的理念和知识,教育学生向善向真。小学班主任在实施管理工作时,应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素材,将其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给予学生正面引导。

(作者单位系滕州市龙泉街道中心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