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以思维导图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多视角探寻 悟多元文化 小学科学课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创新研究 搭建学习平台促进数学高阶思维生长 多彩课堂 兴趣先行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教学设计】

多视角探寻 悟多元文化

□ 任苹

众所周知,任何社会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而且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作为学生认识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社会文化信息是异常丰富的,其内涵本质也各不相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着手,引导学生深度探寻文化因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情境创设,营造多元文化氛围。无论学习什么文化知识,情境创设都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得力措施与手段。因为文化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如果教师在创设教育教学情境时能够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本身的优势,让学生品味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不同国家灿烂辉煌的艺术,能够激活他们的想象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因此,针对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情境创设,教师必须选择契合度更高的方式,营造多元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体验中拓宽知识视野,提升认知水平。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教师发现,学生对“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的了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为让学生对不同学派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将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展示到屏幕上,让学生对这些人物进行综合评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没有将“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局限于仅从中国这个角度来探讨,而是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了信息搜集任务,让学生搜索相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文化信息。经过这样的多重设计,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积极进行深度学习与探讨,实现了优化学习和强化效果的最佳融合。

史料解析,升级多元文化形式。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有自身特殊的历史规律,而多元文化并存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大趋势。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也要与时俱进,从文化解析的角度进行切入。施教时,教师必须寻找一定的载体和依据,而史料则成为教师最好的选择。同一段史料,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也会有不同的评析。多角度解析史料与文献,则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同一国家不同地域或者不同国家的相关文化史料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有全面的认知与比较,从不同视角出发去感知文化,体悟和发现学习的价值。如教学《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时,教师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材料着手,为学生展示史料,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对这段材料非常感兴趣,阅读积极性较高。阅读过后,教师展示相关问题,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升级认知。如,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着手准备《史记》的写作的?这部作品的价值是怎样的?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不再是单一的,而是能够站在不同视角理解知识,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进而走向更广阔的思维天空。

创意板演,体悟多元文化内涵。文化具有抽象性、虚拟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在教学实践中还要讲述文化内容。如何将无形的事物转化为有形事物,需要教师进行一番考察,给出具体的教学形式。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资源,教师不妨让学生进行趣味化板演,将不同地区的文化属性呈现出来。借助板演展开多维调度,课堂立刻变得鲜活起来。在演绎过程中,学生切实体会到文化的内涵,思维得到无限延伸。如,教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这一单元时,由于本单元历史知识涉及内容较多,教师可以罗列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史料,然后分小组探索如何将相关史料演绎出来并呈现给大家。因为涉及的内容不同,学生采用的演绎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演绎王羲之,运用细致讲解的形式给大家展示《兰亭集序》相关内容,绘声绘色地跟大家分享其创作特色与技法。其他学生听得非常认真,不仅了解了“天下第一行书”的魅力,而且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自豪和热爱之情。在鉴赏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时,有的学生先播放视频,然后采用提问的方法和同学进行多元互动交流。趣味化的课堂演绎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有了崭新认知,课堂也更加生动形象。有的学生分享了古代西方的一些文学作品,将其与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这样,由于教师的巧妙设计,教学过程顺理成章,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动力,让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加广阔,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多元文化能够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与成就,形成深刻的历史思维认知,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和谐发展与未来有较大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把握这一点,从文化视野出发,创设特定情境,营造多元文化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实现文化学习形式升级;精心设置演绎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更深层级触摸到文化的内涵与内核,完成认知体系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兼容与多元的特性,形成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共享与凝练,让文化认同成为人类共同体社会最稳固而持久的黏合剂。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章丘区第一中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