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多彩“寒托班”  让假期有“趣”处 “温室”中的青春担当 打造学校大宗食品采购全流程的“临沂样板” 非遗迎新春 体验与众不同的年味儿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新春走基层】

寒假期间,潍坊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现代农学院青禾助农团师生走进昌邑的蔬菜大棚,将学校“小课堂”搬向社会“大课堂”,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温室”中的青春担当

□ 记者 袁飞 通讯员 李亚婷

这两天,昌邑市的蔬菜大棚中人头攒动,一群稚气未脱的大学生走上田间地头,摘除病叶、除草驱虫、采摘蔬菜……一片忙碌的景象。

这是潍坊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现代农学院青禾助农团师生寒假“三下乡·返家乡”实践调研现场。眼下虽是寒冬,蔬菜大棚内却温暖如春、热情洋溢。

“您种植过哪些大棚果蔬?”“您可以向我们分享种植大棚果蔬的经验吗?”“应用现代化技术种植前后,您感觉有什么区别?”

休息时间,实践团的队员们围坐在当地种植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身旁,仔细询问并记录着大棚果蔬种植的经验。

“我种大棚果蔬已经5年了。刚开始是种各种各样的蔬菜,西红柿啊、彩椒啊,这种对技术和环境要求比较低的。在慢慢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后,我的大棚里什么都种,如草莓、圣女果、猕猴桃……”面对队员们的疑问,合作社负责人一一进行解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在课堂上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但缺乏实践的检验。这次的实践调研,让我有机会走进田间地头,更加坚定了我对‘科技兴农’的信心。”在与当地村民交流后,青禾助农团团长王国起感悟道。

“叔叔阿姨们,借助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利用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内部环境。”……在当地村民为队员们仔细介绍所种植蔬菜的习性和生长周期的同时,队员们也依托学到的专业知识,向村民传授现代化大棚果蔬种植技术,课本上的一字一句在此刻变得具象化。

翠绿藤蔓、鲜红果实,装点丰收梦;田埂之间,青春汗水,挥洒振兴路。看到农作物品质提升、产量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节节攀升的美好画卷,自己也为当地农业发展助了力,青禾助农团师生打心眼儿里高兴。

“青禾助农团的实践调研活动,既检验了学生在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又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达到了‘双向奔赴’的效果。”潍坊学院团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学校将持续做好假期社会实践的服务保障工作,推动更多实践团队投身“齐鲁粮仓”建设、描绘乡村振兴蓝图,努力谱写“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新诗篇。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