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慢吞吞”常速“播放”
时间是怎么溜走的?6年一循环,即使我再珍惜,3轮循环,18年依然转瞬即逝。我很想把时间抓住,不自觉便形成了干脆利落的教学风格。不论新课还是复习课,一定是提前多次打磨,绝不拖延应付。给学生布置任务,说何时完成,便不容商量,且要提前批改完毕。
谁教的学生随谁。我带的每届学生不论学习、参加各类比赛活动,还是给老师、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总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你们班学生眼里有活儿、脚下生风。”“朱老师,全校就数你班学生利索,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听着领导、同事的夸奖,我有些沾沾自喜。
送走毕业班,我满怀信心地开启第四轮教学生涯。手把手教一年级新生拾掇桌洞,大声晨读;收拾桌面,排队如厕,准备上课用品;端正坐姿、写姿,整理书包,列队离校……仿佛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老师,以驰上厕所太慢了,我们都等不及了。”一名学生跑来向我告状。“老师,我们小组合作的时间都被他耽误了。”小组长也不耐烦地和我说。经过一周的观察,我发现,以驰每个动作都特别慢。别的学生都进入读背状态了,他才把书慢腾腾地从书包里翻出来。有的学生写完几个字了,他才从桌洞里找到本子和笔。每次回答问题,都是等我点两遍名字,他才缓缓地将屁股抬离凳子,扭动几下身子,慢慢地站直身子后,慢条斯理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回答。整个过程像是开了0.5倍速播放,让人想到动画片《疯狂动物城》里做事慢吞吞的车管所职员——树懒“闪电”。
这样怎么能行?“以驰,抓紧时间!”“以驰,快一点。”我开始了对他日复一日的督促。小组长也为帮助他加快速度费尽了脑筋。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丝毫撼动不了慢吞吞的0.5倍速的以驰。
单方面努力基本不奏效,我拨通了以驰妈妈的电话,委婉地说明了以驰的情况。听完我的讲述,家长没有反驳,说孩子向来如此,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太有效,取名“驰”就是希望他能改改拖延的习惯,做事情麻利一些。我把我的切身经验告诉她:“我们家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也喜欢磨磨蹭蹭,无论我如何大声催促都不管用。后来,我就以慢治慢,几次上学时,她不走,我也不走……”
第二天,以驰果然迟到了。我做出很生气的样子,当着他妈妈的面,较为严厉地批评了以驰几句。既是说给家长听,也是做给以驰看。一连几天,以驰妈妈、以驰和我都会不出所料地“迟到会谈”。课上,我和小组长会多次晓之以利害,让以驰知道做得太慢会受到批评。我和家长期待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实际情况是,以驰几乎没有改变。
一向“雷厉风行”的我也开始质疑自己的教学方法。我全面复盘以驰的种种表现:以驰虽然做事很慢,但只要他认准的事都能做得很好。比如写字,别的同学写五个,他写两个,而这两个字他会写得非常漂亮、工整,甚至可以与字帖媲美。
我改变了过去对以驰的教育方式,把所有的督促改成“以驰,我等你”“以驰,慢点儿没关系,我们会一直等你做完”“以驰,相信你能做得更完美”。我在安抚以驰,也是在安慰自己和学生。
我开始给他单独安排任务,其他学生要做三件事,而以驰只需要做完做好一件最重要的即可。只要他把一件事做到位,我就会表扬他。我提前和他约定好:每节课只提问他一个问题,只要他认真思考、积极抢答,我就在班里表扬他。至于接水、准备物品、收拾书包等事情,他要是暂时忙不过来,我和同学会帮他一起完成,直到他把动作做熟练了为止。
一年级上学期结束了,在写寄语时,根据他的实际表现,我满怀热情和期许地写道:“以驰,你是个做事有条不紊的好孩子。在学习中,你很用心地完成了老师安排的任务;在生活中,你能很有条理地处理每件小事,甚至开始帮助同学了。我们都认为,你是咱们班最有耐心的一名学生。我们一起更努力地迎接新的学期吧!”
一年级结束时,蓦然回首,慢吞吞的以驰已经逐渐变成了0.6倍速、0.8倍速、0.9倍速……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慢慢的”以驰慢慢地跟上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而以“雷厉风行”为骄傲的我,在和以驰的平静沟通中,治好了着急上火的“病症”。看到班里学生慢条斯理地做事,我也不急躁了,能够耐心地等他们把事情完成,并为他们竖起大拇指。也是以驰的陪伴,让我完善了自我的教书育人理念;一向伤透脑筋的以驰妈妈,终于能以欣赏和陪伴的姿态与孩子和解了。
教育好比农业,学生如株株玉米,尽管有充足的雨水浇灌,但他们不可能像工业品一样时时处处一般齐。教师就像农民,有的玉米长得慢,就需要农民慢下来,多费些心血,最终盼来红缨飘扬的花束和颗粒饱满的果实。
(作者单位系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