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动态觅本源 生成显本真 和学生一起成长 蓄群文阅读之势 为学生写作赋能 让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 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课堂建设】

动态觅本源 生成显本真

——谈如何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

□ 陈庆伟

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学活动只有在动态中才能彰显活力及其价值。打造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必须打破僵化的形式主义,让课堂教学与新课标精神高度契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动态生成理念的指导下,从不同角度出发多维设计课堂,激活多元教学因子,让其在多维碰撞中完成思维交融,确保课堂教学鲜活、通透。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动态生成的内容更精彩,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将学生推向学习探索活动的前沿。

精心预设,铺垫动态基础。动态生成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相依相生、相辅相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决定生成效果;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会对预设产生促进作用。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精彩。没有课前精细周密的考虑和设计,有效引导和课堂动态生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前要深度挖掘文本,通过综合解读分析教情、学情,对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凸显学习的趣味性,从预设着手,设置亮点,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和课堂动态生成做好铺垫。教学《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为呈现最优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从教情和学情这两个维度出发,对教学活动展开设计和规划。教情方面,由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相对复杂,难度系数比较大,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步骤,体会“二元”变为“一元”的消元过程,切实感受到转化的作用。从学情角度看,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对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再学习这部分内容,其接受度还是可以的。但随着难度系数的提升,学生也会存在畏惧心理。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例子,以方程和方程组的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逐步触摸消元的过程和本质。经过系统化的梳理和预设,学生对知识有了较强的敏感度,积极主动投入方程组学习中,动态课堂在主动探索中渐入佳境。有了预设作为铺垫,抓住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弹性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便显得游刃有余。

环节缩略,促进多元生成。在预设过程中,教师会从宏观视角出发,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分解。教学内容难度系数如何,教学环节如何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选择何种教学手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是教师在预设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然而,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多元交互,势必会产生新的因子影响教学预设。面对这些突发状况,如何巧妙处理,化劣势为优势,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环节缩略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应对方法。课堂预设时,教师往往会设置教学框架,但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果断出手,调整、优化教学环节,根据学习需要,适时缩减教学环节,突破学习重难点。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学生需要掌握点与坐标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坐标形式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这一内容是学习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教师可以在设置导入环节时轻轻带过,将重心放在合作探索上。具体操作中,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多元交互中完成深度探索。当学生的讨论交流进入极致状态后,教师顺势进入实践训练环节。在趣味化的操作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更深一层,学习基础得以夯实。教学环节的多少必须从现实需要出发,砍掉繁枝末节,将最关键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动态构建,解决最关键的内容,教学活动自然是成功的,学习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多元引导,凸显个性特色。教育要在动态化过程中帮助学生汲取知识,构建系统认知体系,在实践运用中完成个性培养。数学是最能彰显学生智慧的学科之一,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千人千面的现象。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尤其对数学知识,这种差异性会体现得更明显。面对这种差异,必须采用差异化教学形式,从不同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引导。借助多元化、趣味化的引导,摆脱刻板、单调的学习方式,让课堂动态呈现;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课堂实效性自然得以凸显。教学《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发现学生对这一节内容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学生对平行线非常熟悉,他们认为学习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当教学实施与预设脱轨,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灵活调整导学形式,机智生成新的学习方案,将学生引入正确的轨道。为将知识更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拿出树枝、量角器等,让学生进行摆放、度量。这样的动手操作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进行了具象化处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因为有了切实体验,学生对平行线相关性质的认知上升到崭新层级,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缩略,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形成个性化认知,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生成。如此,学生才能精准把握知识点,完成数学知识体系构建,从而让数学教学回归本源。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章丘区实验中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