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评】
黄与蓝的相逢
□ 诗/于子航 画/刘芸溪 评/张凯丽
一条洁白的丝绸,
在水天间蜿蜒,
这一边,是浩渺的湛蓝,
那一边,是奔涌的金灿。
黄与蓝的拥抱,
刚与柔的相遇,
浪花,是它们对彼此的呼唤。
从巴颜喀拉山到黄河入海口,
其中的艰难,只有它自己明了。
冰川融雪,是最初的萌芽,
它挣脱冻土,奋进不息。
巨石横亘,是路上的障碍,
它不屈阻隔,无畏向前。
任高山阻隔,深渊沟壑。
这黄河的磅礴之力,
执意奔向我内心的浩瀚。
作画是可以极简的。这幅画色彩简约,蓝、黄、白三种色彩的简单融合,释放出强大的审美张力;构图简单,黄河之水、渤海的蔚蓝、白色的波浪,黄河入海的情境充满质感;远处隐约的船帆,寓意黄河文化走向深蓝,增强了画面的诗意与想象空间,极具纵深感。
诗言志。诗作借景抒情,逐层递进。起笔用“洁白的丝绸”“浩渺的湛蓝”“奔涌的金灿”等语句,描绘出河海交融的壮阔景象。随后,则用“黄”与“蓝”的碰撞将诗意推进,写黄河从起源的破冰而出,到途中无畏巨石阻隔,一路东进,“浪花,是它们对彼此的呼唤”,表达了对生命过程的深刻隐喻。诗尾,借黄河入海自勉,既饱含对自然的礼赞,又传递出在困境中不屈、向着理想奔赴的力量、信念,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供稿:济南市历城三中)
录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