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走,我们去看槐 诗语情怀 黄与蓝的相逢 仙子峪书院赋 父亲的惊蛰 沂水荷韵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如歌散板】

沂水荷韵

□ 朱年强

我每天清晨在沂河岸边散步。河岸曲曲折折,岸上垂柳依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荷香。在静谧又充满生机的沂水里,圆圆的荷叶,重重叠叠,翠绿欲滴,尽显“浮香绕两岸,圆影覆华池”的诗意荷韵。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春天,“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青青荷叶,盖住了沂水,“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此时的小荷尽情地生长,为荷花的绽放孕育生机。待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青莲更显高洁,于淤泥中亭亭玉立,清涟不妖。微风拂过,淡淡荷香成为一道脱俗的风景线。在这炎炎夏日,心亦如莲,不为外界所扰,静享内心的清凉与宁静。

大沂河,古称沂水,发源于邹城市凤凰山北麓,流经孔子诞生地——尼山,是曲阜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当年,孔子站在沂河岸边,面对潺潺的溪水,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论语·先进》记载,孔子与弟子一起谈论个人的志向时,曾点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惬意的春游啊!后来,人们根据这一记述,演变出“沂水春风”的故事,用以赞美孔子的教化之功。根据“风乎舞雩”建的舞雩坛保存至今,且已成为历史文物。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夏天的水面上,叶子出水很高,层层叠叠的叶子中间,零星地开着些许荷花,白的素雅清淡,红的美而不妖、艳而不俗,粉的娇艳欲滴,香气沁人心脾,把沂水点缀得优美灿烂。岸边修有凸出河中的栈道,供人们近距离地欣赏荷叶、荷花。河面上,“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荷风、河风相融合,尽显水佩风赏的雅韵。在翠绿的荷叶上,有几只河螺在悠然自得地休憩,仔细看去,就像碧玉盘中一青螺;有跃跃欲试的河蛙,还有随风飘落的树叶也来欣赏荷叶的美致,水上水下,韵致天成,成为炎炎夏日明媚的自然景致。那些开在荷叶下面的荷蕊,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荷香袅袅,给人无限遐想。荷花从娇蕊嫩珠到盛开,大约需要四到七天时间,从盛开到凋零也要四到七天时间。其间,白天花朵完全展开,吸引蜂蝶采花授粉。夜晚或阴天时,花朵闭合,以保护花瓣和花蕊,荷花凋零后,便露出翠绿的莲蓬。并不是所有荷都能开出绚烂的荷花,供人观赏,有的荷倾其一生也只是默默无闻地顶着圆圆的荷叶。我想,“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写的大概是采摘莲蓬的盛景。

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高洁之士的挚爱。人们喜爱荷花、吟诵荷花,不仅仅是荷花的曼妙身姿、悠悠芳香,更是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朱自清先生对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倾情描写,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荷塘月色》。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微风轻拂的沂水泛起层层细腻的涟漪,荷叶一点点儿失去翠绿的光泽,荷花也逐渐失去盛夏时节动人的身姿。偶尔,一两朵迟开的荷花显得珍贵而坚韧,而那即将凋零的荷花更是以它最后的灿烂,诠释着生命的壮美。“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秋荷之美在于那份不屈不挠的坚韧,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依然挺拔屹立。每株残荷都承载着夏天的故事,以枯败之姿展现出生命的倔强与优雅。它们在夕阳的余晖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哲理。

冬雪覆盖大地,荷枝、荷叶虽已隐于河冰之下,但其高洁的灵魂依旧在静默中坚守,在寒冷中孕育生机、于寂静中聆听生命的呢喃,这是冬日里独有的智慧和从容。

四季更迭,岁月如歌,沉浸其中,感受沂水荷韵,聆听悠扬的旋律,感受生命的宁静与美好。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沂河岸边的景色随着季节的轮回而变幻。当秋风起,荷叶逐渐泛黄,荷花也逐渐凋零,但那份曾经的繁华并未随风而逝。荷塘中,残荷的影子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凄美,它们虽失去了往日的艳丽,却以另一种形式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和岁月的沉淀。

冬日的沂河,虽然没有了夏日的热闹与繁华,却有着别样的宁静与沉思。河面结了薄冰,荷叶和荷花的痕迹被覆盖,但它们在冰层下依然保持着生命的姿态。偶尔,几只勇敢的鸟儿在冰面上跳跃,寻找着冰下的食物,它们的存在让这寂静的冬日充满了生机。

春天再次来临,沂河两岸又恢复了生机。那些曾经沉睡的荷种,在温暖的春水中苏醒,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荷叶从水中探出头来,渐渐铺满了河面,荷花也蓄势待发,准备在不久的将来绽放出新的美丽。

沂河的荷韵不仅仅是一年四季的更迭,更是时间的见证,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鸣。无论是春的萌动、夏的热烈、秋的成熟还是冬的静谧,沂河的荷韵都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生命的循环与岁月的故事。而我,依旧每天清晨在沂河岸边散步,感受那份永恒的诗意与美好。

(作者单位:曲阜市教体局)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