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体重管理应从医学高等教育抓起 劳动教育融入德育策略研究 善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敬畏”特殊学生的教育方略 奏响家校社协同育人交响乐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敬畏”特殊学生的教育方略

□ 邹玉芳

我从事特殊教育近30年,深知每名残障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与风采。他们虽有身体或智力的障碍,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梦想和潜力。因此,我一直怀揣“敬畏”之心,以尊重、理解、关注、亲近、相信、包容、欣赏和激励为钥匙,开启学生教育的大门,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尊重与深度悦纳——教育活动的基石。教育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同时,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也离不开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尊重,以及对他们兴趣和爱好的理解。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度剖析归因,才会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

林是我班的学生,身高一米七,但心智稚嫩,常有吐口水、说脏话、打自己等过激行为。林刚来我班时,我面对他的行为很生气,说教无用,强行制止反而会使他变本加厉。万般无奈之下,我与林的妈妈沟通,了解到林其实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某日课间操后,他如常走到我跟前要求分零食,但那天学生刚上过家政课,在课堂上吃过东西,再吃可能会不消化,所以我没有立即分给他。此时,心直口快的小瑜讽刺林只知道吃。林听后脸色骤变,开始吐口水、说脏话,甚至扇自己耳光。我把小瑜叫到教室外谈话,她也意识到自己口气太冲、态度不好。我们回到教室后,小瑜郑重地向林道歉,林的情绪得到缓解。接着,我向林解释原因,表示是担心他吃撑,希望他下午再吃零食。林听后,泪水瞬间被笑容取代,委屈地擦着眼泪,答应等到下午再吃。林的故事让我意识到,尊重与理解学生至关重要。每名学生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合理的原因,只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此,我告诫自己:在教育活动中要更加细心,尊重并理解学生,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注和正面强化——教师职责的核心。面对复杂而艰巨的教育任务以及独特、生动的学生群体,教师应深入学生内心,关注细节。这种关注不仅能提升教育效果,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小明常在课堂上插嘴、出丑。起初,批评并未奏效。深入了解后,我发现小明因在家中缺乏关注而孤独。于是,我采取了以下策略:首先是正面关注。我增加对小明的提问次数,及时表扬他的正确回答,让他感受到被重视。此举逐渐增强了小明的自信心,他不再依赖插嘴引起别人的注意。其次,通过个别辅导,我与小明定期谈话,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鼓励他参与课堂讨论,并为他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发现小明其实很聪明,只是缺乏自信心。再次,我明确了课堂发言规则,让学生知道何时发言、何时保持安静,小明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每当小明表现良好时,我都会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给予奖励。这种正面强化使小明建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够主动学习。此外,我与小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他的成长。家校合作显著改善了小明在家的表现,他的父母也更加重视他的教育和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成绩提高,性格更加自信和开朗,与同学关系更融洽。小明的故事证明,每名学生都有独特的背景和需求,教师的关爱和正面强化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

欣赏与智慧表扬——教育艺术的升华。教师应持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并赞赏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及时表扬其闪光点及成绩进步。这种正面的激励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促使他们勇往直前,追求自我实现。某天,我正与家长交谈时,小豫羞涩地递给我一张三八妇女节贺卡。虽已过了数日,但这份心意让我深受感动。贺卡虽简单粗糙,却满载着小豫的真挚情感。我接过贺卡,向她表达了深深的谢意,眼眶不禁微微湿润。这份迟来的祝福,让我意识到学生对我们的爱,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作为教师,我们应给予学生平等的尊重和真挚的关爱,以此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因为,爱才是最好的礼物,它滋养着我们彼此的心田。

小豫的故事展示了欣赏与激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和行为,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高度的自我认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每名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而教师的欣赏和激励,正是帮助他们发现和放大这些闪光点的关键。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名学生,用激励的话语点燃他们的自信之火,共同见证他们的成长与蜕变。

(作者单位系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