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体重管理应从医学高等教育抓起 劳动教育融入德育策略研究 善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敬畏”特殊学生的教育方略 奏响家校社协同育人交响乐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善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 崔洪霞 宋晓行

伴随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推进,作为“核心素养之核心”的思维能力培养备受重视。为达成“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目标,思维可视化工具成为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抓手。下面以小学的一篇课文为例,展示三种工具的融合用法。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乡下人家》描绘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给课文配画,概括每个自然段大意,对应画出“瓜藤攀架图”“花开三季图”等。笔者在设计时也采取了这种方式,但进行了绘画和交流活动的拓展。为让全体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设计了让学生“画一画”的教学活动:利用“分开纸”这一工具(一张A4纸分成两半,一半再分成3份)进行绘画,简单又高效。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3个自然段进行景物绘画,并配上图画名称。10分钟后,每名学生对“看到了什么画面”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不仅画出了作者描绘的典型景物,而且各有各的妙趣,如笔下的小房子、房前屋后的翠竹鲜花、晚霞中的鸟儿等,都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其思维此刻也展现在教师眼前。

“分开纸”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个工具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教师很清楚学生是否懂了,有多少学生还没懂、还不会总结概括。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顾虑画不好,迟迟不敢动笔,便鼓励该生抓住关键句子和词语仔细阅读课文,画出自己“看到的画面”即可。不一会儿,该生就画出了一座房子,房前开满了大大小小双层花瓣的花。该生指着文中“(花朵)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句话说,这就是她找到的句子。在使用“分开纸”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写景文的特点,让学生描绘一到三幅画,根据每节课的时间确定是否为图画涂色。本着“只要学生能够想象出画面就好,不必拘泥于画得像不像”原则,就算是简单的简笔画也有它的妙趣所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围绕这项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文章末尾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画完画,笔者提出了“你觉得文章哪句话可以总结全文”,大家都找到了这一句。笔者又指导学生用三条线把自己的绘画连接起来,“引出”这句话。通过这个小工具,学生不仅明白了课文“分——总”的结构,而且明白了作者之所以能展现这些美丽的画面,是因为他对乡下景色的喜爱。

当然,关键句子可不止这一处,我们也不能把“独特、迷人”作为解读乡下人家生活的唯一感受。怎样抓住关键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呢?第二节课,笔者又使用“关键句——词语——交流”这个流程性工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绘画去找一找课文中的好句子,找出两处写到A4纸下面的空白处,再和同学们分享这个句子哪里好。这个工具需要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一个句子,再去句子里找到关键词语,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最后以口头表达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时,小组成员按照学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分享,5分钟后,组长推荐一名组员和全班分享。笔者讲清楚方法后,学生很自然地选择自己绘画时选择的句子。比如画“瓜棚”的学生会比较瓜藤、石狮子和旗杆的句子,说出“瓜棚”中红、绿色彩和“爬、结、挂”等动词用得好,比石狮子要生动、活泼;画春笋的学生能说出“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探”这个字让人仿佛真的看到了春笋小心翼翼的样子;画“门前晚餐图”的学生瞄准了“红霞”“微风”“归巢的鸟儿”等词语,和大家交流“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是一种“尽情”的感觉……

学生手指着自己的绘画和伙伴们侃侃而谈的景象,让授课的笔者也“看”到了工具指导下的独特、迷人的“课堂生成”:不拘泥于一种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维火花能够被“看见”,使教师能即时评价。这就是几个小工具的大本事吧!

(作者单位系德州市德城区三里庄中心小学、德州市德城区乾赵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