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班主任 用心呵护,让每颗星都闪亮 村小班主任提升德育实效四策略 图片新闻 点亮乡村教育的希望之光 主动出击,打破家校隔阂

第7版:班主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班主任
07

主动出击,打破家校隔阂

□ 烟台第十一中学 孙晓林

虽然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由于双方教育观念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偶尔会产生矛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互惠原则缓和矛盾,也可以运用自身专业优势,指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运用互惠原则,展现自己的教育行为

哲的成绩很差,上课总是睡觉,他的每届同桌都被我委派了一项任务:在哲睡觉时把他叫起来。由于他经常不写作业,我给他的家长发了信息,他的妈妈五天后才回复我,说刚看见。我得和哲沟通一番。我问他:“你爸妈对你的学习没有要求吗?”他回答:“没有要求。我上小学时经常被欺负,我爸妈说只要我不被欺负就行。”是啊!哲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一天到晚只想着睡觉。如果我用对待普通学生的标准要求他,只会让他更痛苦。于是,我鼓励他能学一点儿是一点儿,慢慢树立起信心。

一次数学考试结束后,哲的爸爸当晚便打来电话,对孩子的成绩非常不满,希望老师在讲完题后问问孩子明白不明白。先不论学生并不是上课听懂了就能做对题,哲上课根本不听讲啊!当我提及孩子上课睡觉的问题时,家长说,孩子睡觉浅,晚上睡觉时有点儿声响就醒了,因此才白天上课时睡觉。看来,家长对孩子成绩不好的归因出现了偏差。于是,我告诉家长,现在的问题是孩子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学好,已经自我放弃了。而且,晚上睡眠有问题,不应该每天在学校用上课时间补觉,孩子中午在学校有午睡时间。

第二天,我找哲谈了谈,给他打气,希望他每天上课时间坚持不睡觉,每节课争取有收获。紧接着,我把和哲的沟通情况告诉了他的爸爸。几天后,他的爸爸回复:“感谢老师的关注,我在家也会督促他的。如果他不听或者不学,我就不管了。”看到“不管了”三个字,怒火从我心头升起,我仔细回想这几个月的付出。哲跑操总是无法坚持跑完全程,在我连续多天坚持不懈的加油打气下,他终于跑完了全程。我和同学们都为他感到高兴。我认为,这么大的进步值得让更多人知道。于是,我在家长会上表扬了他跑操的进步。哲在课堂上睡觉,我让同桌提醒他不要睡觉。每次看到同桌给他讲题,我都会表扬同桌关心同学。这不仅是表扬同桌,而且是希望同桌能经常给他讲题,让他多学点儿知识。哲的基础不好,所以我在课堂上会让他完成朗读生字这样基础的学习任务……我把对哲的付出整理成文字,发给了他的爸爸。

终于,哲的爸爸回复信息的速度快了一些,第二天表达了对学校教育的认可。

我推测,哲应该是很少与父母沟通,父母只能根据孩子的成绩推测教师对他不管不顾,说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所以,面对家校信息完全不对称的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压制住怒气,运用互惠原则,向家长说明自己对孩子的诸多付出。虽然家长可能不了解互惠原则,但当家长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付出后,自然会做出与互惠原则相符的行为——支持学校教育。

指出问题,引导家长自我反思

运用互惠原则,的确有助于化解家校矛盾,但有时家长自己在家庭教育上存在问题,却错误地认为问题全出在教师身上。这就需要教师点明问题所在,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主动消除家校隔阂。

在说清楚我的诸多付出后,我点明哲的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孩子曾亲口告诉我,父母对他的学习没有任何期望,只是希望他不受欺负。我给家长发消息,家长都是很长时间才回复。哲的爸爸第二天回复:“是的,我相信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孩子的基础我知道,我不求孩子考试成绩突出,但也不能什么都不会。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好,是吧?我平时忙,顾不上孩子。我承认,我不合格,感谢您对孩子的照顾。孙老师,改天,我请请您。”我回绝了哲的爸爸“请请”的好意,但能清晰地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明晰的认识,家校的矛盾得以快速缓和。

涵的家长对涵的期望很高,在家庭教育上尽心尽力,但教育效果一般。家长给我发信息:“我们已经在努力改正孩子了。”看到这条消息,我瞬间感同身受。家长倾力培养,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肯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涵的爸爸不止一次对我说:“我真心希望您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多严格要求他一点儿,让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基础。”我回复他:“咱不能这么‘双标’。您家庭教育的成效不好,就说父母已经竭尽全力了;学校教育的成效不好,就说老师不够严格。我们应该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把老师推到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对立面。”经过反复沟通之后,涵的爸爸表示:“是的。孙老师,孩子还得麻烦您费心。现在,孩子在作业及学校生活方面已经慢慢改变了。我们会努力跟上您的步伐。”同时,我对涵的要求也向家庭教育靠拢,比对其他学生更加严格。

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断改正完善的过程,正是家庭教育趋向完善的过程,更是家长帮扶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指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能帮助家长不断修正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打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