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潍坊市奎文区构建区域教研新范式 东营市垦利区:“五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乐陵市:多措并举增强学生体质 图片新闻 “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平度答卷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平度答卷

□ 刘筱景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认定结果,平度市通过两项评估,成为青岛地区唯一同时通过“两县”创建的区市。

平度市崇文重教,教育事业发达,“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经验发源于此。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山东省妇女儿童先进集体”“山东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单位”等称号,并获评山东省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山东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山东省首批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实验区等。

自“两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平度市锚定创建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破解体制机制难点,区域教育呈现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优质普惠的良好发展态势。

精心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每所学校

近年来,平度市通过落实公建配套资源、结合旧改整合潜在资源、盘活存量闲置资源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资源供给,优化办学布局,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建设。2022年以来,投入8.68亿元建成并启用中小学、幼儿园6所,新增学位5175个;投入6722万元完成230所中小学校舍维修、102所薄弱幼儿园改造;投入4712万元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园补助、教师培训、游戏活动实验等项目12个;投入4760万元对79所中小学实施运动场地改造项目。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赋能教育教学变革,平度市下大力气推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和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普及落地,投入1.25余亿元实现全市中小学万兆到校、千兆到班,并配备人工智能实验教室103间,实现了数字智慧校园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线下结对、网上帮扶”,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由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向现代化教育手段转变,打破时空壁垒,为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设施完备的校园,灯光明亮的教室,干净放心的食堂……平度教育让高质量的均衡、有温度的公平覆盖到每所学校、每个孩子,从而实现“提高质量”与“促进公平”的有机统一,努力满足当地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盘活优质教育资源“一池春水”

早在2020年,平度市就推行集团化办学,持续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提升区域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加大公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按照“以城带郊、最终到乡”“横向拓展、纵向精进”的工作思路,全市积极推进“城区学校+乡镇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目前,全市共组建31个教育集团,实现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惠及义务教育段学生10万余名。

学前教育段制定印发了《平度市学前教育联盟办园实施方案》,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布局,形成“优质园+薄弱园”“中心园+村办园+民办园”等4类8模式联盟办园体系,联盟办园覆盖率、参与率达100%。各联盟建立起平等、互助、共进、持久的教育生态,全市形成联盟办园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不仅如此,平度市探索开展“一长多校(园)”管理模式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创新实践工作,并持续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在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工作中的协调指导作用,既做好布局调整的“减法”,又做好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服务水平提升的“加法”。

教师“引进来”更能“留得住”“用得好”

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为保证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平度市按照“城乡统筹、按需配备、结构优化、动态管理”原则,2021年以来引进教师1312名,并探索推进“县管校聘、三定一聘、全出竞进”等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定期开展教师交流工作,通过顶岗、支教、城乡交流等方式,实现优质师资“以城带郊、最终到乡”的均衡分布。近年来,共交流教师1661名,交流骨干教师1081名。

“引进来”只是开了个好头,“留得住”“用得好”才是根本,其中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为此,平度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长效保障机制和联动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确保教师工资待遇政策落实到位,保障教师切身利益。同时,推进实施校长领导力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头雁计划”项目,分层、分类、分学科开展教师培训,引领教师队伍梯队发展。成立学科教研工作坊,建立教学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级梯队,实现不同层次教师的有效进阶,助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建了61个名师工作室,安排城区学校350名学科名师扎根农村薄弱学校,开展经验交流和“传帮带”,提升农村教师业务能力,带动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让每名学生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围绕培育具有“中国心、世界眼、未来脑”的国之栋梁,平度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全面成长创设适合的教育环境。健全“三全育人”机制,构建“五育融合”的德育课程体系,推动“每校一品牌、每月一主题、每生一社团”的德育一体化建设。把体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素养等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广泛开展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完善管理育人体系、优化文化育人环境等措施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山东省文明校园10所、青岛市文明校园98所、青岛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29所,全市所有中小学均成为青岛市校园文化建设标准校。

此外,平度市严格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相关规定,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业统筹管理的意见》,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实行作业“熔断机制”,促进全市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平度市还积极推动医教、康教融合发展,实施“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为在校残疾儿童少年科学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协力探索预防、筛查、早期干预、康复、教育有效方法,为特殊学生提供精准、优质专业服务。联合10个部门印发《平度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现残障学生15年免费接受教育。

平度市将以此次“两县”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打造更加优质普惠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推进基础教育向更高水平、更为优质均衡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