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基于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语文学科的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校社协同育人热的冷思考 创情境促“悦读” 自探究挖“深读” 让民俗文化在成长课程中落地生根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教育观察】

家校社协同育人热的冷思考

□ 李翠云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认为是塑造未来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任务,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理念就强调了这种合作的重要性。据笔者观察,尽管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了一段时间,表象是热的,但是也开始出现“内卷”、疲倦的隐忧,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冷思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为孩子提供了基本生活和情感需求。父母的爱和关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种亲情的温暖和稳定性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使他们能够建立自信和自尊。在这个温馨的氛围中,孩子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聆听和理解他人。家庭也是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传承场所。孩子从家庭中学到的价值观将在未来的生活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决策。父母的行为和言传身教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父母的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品质。而家庭中积极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式也将成为孩子处理社交关系的模板。家庭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这不仅包括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而且包括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互动、谈话和共同活动来建立亲密关系,聆听他们的需求和问题。通过这种积极的互动,家庭能够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是教育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社会技能。在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与家庭合作,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学校的责任远不止于此。除传授学科知识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这包括培养学生的品格、道德观念以及社会技能。学校应该努力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活动以及学校的课外活动,以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议和家校沟通平台等方式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校可以更好地制订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每名学生充分发挥潜力。学校还应该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和指导。可以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提供家庭教育手册,或者设立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育儿责任。

社会是教育的第三支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机会。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这些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学生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审美情感,通过阅读和研究可以培养兴趣,这些经历都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社会还在职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供职业指导和实习机会是社会支持的一部分,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职场环境,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未来选择职业打下基础。社会的职业指导也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帮助他们规划职业发展路径。社会的积极参与是协同育人的关键组成部分。社会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在获得职业方面取得成功。只有通过社会的支持,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共同努力,为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合作。家庭为孩子提供了基本生活和情感需求,学校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社会提供了资源和机会的支持。有效的协同育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和机会,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积极合作,共同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只有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我们才能更好地塑造未来的领袖和公民。

(作者单位系潍坊市奎文区先锋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