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为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教育部近期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则明确提出要让核心素养落地,为知识运用赋能。这旨在通过改革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塑造其道德品质。在此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不仅能革新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文化素养,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教育技术指的是将现代教育理念、方法与技术完美融合,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全程设计与实施中。以小学教育技术为例,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后,小学教育技术以其直观性、交互性与多样性的特点脱颖而出。直观性化繁为简,将抽象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交互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手实践与即时反馈,深化其理解;多样性则体现在丰富的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上,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这些特点使教育技术成为提升小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得力助手。它助力教师高效传授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及团队精神,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在教学方法方面,单一性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讲授法,在课堂上以知识灌输为主,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资不足是另一大瓶颈,兼具深厚传统文化素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较为稀缺。许多教师在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上存在不足,对一些经典古籍、传统技艺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阐释文化内涵。在教育技术运用方面,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教学平台操作不够熟练,难以将教育技术与传统文化教学有机融合,从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资源整合困难也制约了教育技术助力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校内课程资源整合不力,传统文化课程与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未能有效融合,知识呈现碎片化状态,导致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的文化认知体系。另一方面,校外资源引入不畅,学校与博物馆、文化馆、民俗馆等社会文化机构的合作不够紧密,丰富的校外文化资源无法充分转化为教学资源,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局限于校内书本知识,缺乏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让学生真正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此,我们进行了教育技术助力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总结出如下模式。一是多媒体资源融合教学模式。在音频资源运用方面,播放经典诵读音频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无论是语文课堂上古诗词意境的体悟、历史课中朝代更迭的讲解,还是品德课里传统美德故事的分享,都能恰到好处地融入,为教学添彩。动画展示成语故事是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互动课件的开发则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知识。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互动,自主挖掘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释放。二是在线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校本网络课程建设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开辟了新路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借助在线学习平台,跨校交流与资源共享成为现实,有力地推动了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譬如,许多地区通过搭建区域教育云平台,实现了跨校同上传统文化课。三是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学生参观陕西秦始皇兵马俑时,AR技术则大显身手。学生只需用平板或手机扫描特定图片或实地场景,就能看到兵马俑“活”起来,威风凛凛的士兵队列、栩栩如生的战马仿佛穿越千年历史尘埃,重现秦朝军队的磅礴气势。通过虚拟互动,学生可以了解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种沉浸式体验使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让学生沉浸其中,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利用VR\AR技术模拟民俗场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传统民俗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譬如,在春节庙会场景模拟中,学生戴上设备,瞬间进入热闹非凡的庙会现场,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欢笑声,眼前是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他们可以穿梭于各种传统小吃摊,观看糖画、面人制作,品尝糖葫芦、年糕等美食;还能参与舞龙舞狮、猜灯谜等民俗活动,与虚拟角色互动,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
我们在运用小学教育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仅是革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一次尝试,更是对新时代文化自信体系构建的一次个体表达。借助多媒体资源融合的教学模式、在线学习平台的广泛应用以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体验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我们成功地在小学生群体中播撒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为其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撑。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创新,我们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小学教育中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中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章丘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