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双减”东风 助自我教育
“双减”为学生减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课后培训负担,提供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双减”后,学生的作业少了,可支配的时间多了。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合理支配时间,协助学生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进而实现自我教育成为教师思考的首要问题。
我深知,自我教育的培养必须有自我参与。学期初,我召开了一节以“如何高效利用在家时间”为主题的班会。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有近一半的学生想到了制订计划,然后全班学生就怎样制订计划展开热烈讨论。我引导学生:“‘双减’的本质是减轻课业负担、培训负担但同时也有‘双增’,就是增加校内活动时间和校外接受体育和美育的时间,促进全面发展。”最后,学生经讨论后决定制订日计划和周计划:日计划包括作业计划、预习计划、读书计划、家务劳动计划以及机动计划,周计划中除了日计划还有兴趣计划和计划总结。制订计划的时间为每天下午自习课最后10分钟。我和家长是计划的监督者。我给班里的每名学生准备了一个计划本,并在首页写下了激励的话语。
制订计划能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又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当所有计划以文字的形式从笔端流露到纸上时,无疑给自己增添了约束力。我要求学生把所有计划都写下来,并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在相应的计划后面进行标注。计划的开始很容易,但要想养成习惯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促成计划实施,我坚持每天将学生的计划本收上来并进行批阅,写几句鼓励的话或者有针对性地提些建议。当最初几天的新鲜感过去以后,外界环境形形色色的诱惑无疑给计划的实施带来了阻碍。
其实,我对计划的实施过程预设了很多情景,这种情况是在意料之中的。单靠自觉,对意识行为习惯发展不成熟的学生来讲有点儿困难,而教师在课后监督中起的作用又微乎其微。要想达到效果,必须家校携手。在第三周的时候,我召开了线上家长会,就当前形势和家长一起交流。减负并没有减掉家长的责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的用心陪伴和参与。“双减”给家长带来更大的挑战,家长也要多学习,多关注当前动态,随时了解孩子的变化,用心、用爱、用理智和高效的陪伴让孩子尽快适应形势的变化。家长在计划实施中的监督作用必须到位,坚决督促,适时鼓励,有问题及时和孩子沟通、向教师反馈。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双重约束,学生慢慢沉下心来坚持制订计划并实施。在一个个计划的实施中,教师、家长齐心协力助力学生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学生经过最初的不适应后慢慢接受。最明显的变化是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了,预习不再流于形式了,平时做家务劳动的多了,家长周末有时间陪着运动了。而我们布置的家务劳动作业,也让我们收获了惊喜。
知识从刻苦的劳动中得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学生的日记中越来越多的是关于劳动的感想:“通过收拾房间,我才发现,要想将杂乱的房间收拾得像妈妈收拾得一样干净是一件这么费时间的事情,妈妈辛苦了!”“今天做了蛋炒饭,我觉得是最简单的,结果炒煳了,还咸了,但妈妈依然很高兴地吃了一大碗,妈妈真的很容易满足。我要越来越懂事,让妈妈高兴。”“看着自己整理得一尘不染的书桌,我内心的满足感膨胀了,高兴得要飞起来。”这些都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些隐性的变化都是学生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潜移默化中,亲子关系越来越和谐,学生对劳动的认同感越来越高。在学校里,最明显的变化是脚底下的垃圾不见了,每周一回来谈论最多的不再是电视剧和游戏,而是“我会做什么菜了”。
“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不减成长。无论政策如何变,无论教育如何减,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不能减!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还是习惯的养成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坐在“双减”这艘大船上的学生,有教师和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必能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莱芜高新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