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多举措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本报讯 作为一所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为办学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落地转化”作为重点,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切实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该校注重协同创新,强化做好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工作。与科研院所协同搭建高水平科研成果孵化平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科技创新“落地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贺泓院士团队共建了潍坊生态环保技术与材料研究院,2023年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空气治理技术在空调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与天津大学教授康鹏共建了碳能新能源研究院和氢能源研究院,孵化了世界首台套二氧化碳电解设备并在内蒙古伊太化工公司投入使用,孵化的电解水制氢离子膜已投入批量生产;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马骋共建了芯片封装设备研究中心,研发的软焊料固晶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与北斗育才零碳校园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全光谱护眼灯,已经在学校完成中试并在全省多所院校推广。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构建“深度融合、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运行模式,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及时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立7个产教融合基地,56个实验室、实训中心,并与潍柴集团等5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共建学生就业实训基地。与潍柴股份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将产业技术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把科技创新成果切实应用到企业生产中,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在加强应用科技研发的同时,助力企业工艺改造、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为提升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学校积极实施整合提质行动,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认定山东省“双师型”教师、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等方式,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技能、成果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把成果转化融入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中,其中环境工程、智能制造专业群立项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文化创意专业群获批潍坊市高水平专业群。依托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潍坊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学校13项专利得到了有效推介,目前已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许可,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魏芳 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