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区:化学名师共探跨学科实践教育新路径
近日,威海市文登区化学名师成长共同体成员齐聚文登区三里河中学,分享经验、碰撞思想,拉开“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专题研讨”的序幕。化学教研员对每位成员分享的精准把脉、各位名师的分享与教研员的专业指导,为文登区化学教育注入与时俱进的新动能。
会前,教研员针对化学跨学科项目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有建设性与前瞻性的实施建议,如“明确活动目标,做好整体规划”“关联现实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实践场域,提供学习支持”“序列化实践过程,提炼操作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功能”等。教师可结合新课标要求,在具体项目实施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项目内容进行适度调整。
“现在,学生需要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这个项目就是希望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七里汤中学教师刘清华谈及“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分享项目的初衷时这样说。她在会上主要从项目的育人价值、内容结构以及活动任务设计等3个方面,交流“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整个设计过程。刘清华介绍:“该项目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应用化学核心知识,自主运用生物、物理、劳动以及美术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应用技术与工程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自制净水器的过程中,他们要思考材料的选择、水流的原理,还要从美观和实用性角度进行设计。这对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帮助很大。”
三里河中学教师于青文也发表了自己对“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的独特见解:“这一活动是新课标下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重要体现。它能让学生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结合物理学科的机械技术、工程设计方法,用跨学科的思维掌握水净化的原理。有一名学生在设计净水器时,巧妙地运用了物理中的虹吸原理,大大提升了净化效果。这就是跨学科学习的魅力。同时,水质检测环节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水质污染的危害和检测方法,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研员对这一跨学科项目的实施给出了指导意见:“跨学科实践需要知道跨什么、怎么跨。我们可以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鲁教版八年级教材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的教学内容,开展设计自制简易净水器或太空水循环系统等跨学科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物质分离与提纯’基本思路,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在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时要注意课标中提出的‘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能综合运用化学、技术、工程及跨学科知识,秉承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评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制作项目作品,并进行改进和优化,体现创新意识’。”
金山中学教师王君鹏阐述的“晒盐啦!少年——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思路令大家耳目一新。王君鹏以“晒盐”这一传统生产活动为载体,以理解蒸发、结晶的原理,掌握粗盐提纯的化学操作为核心教学目标,融合化学、地理、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设计真实情境下的实践任务,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团队协作、数据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渗透科学探究精神、劳动实践意识与文化传承责任感等核心素养培育。实验中学教师谭芳媛汇报的“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项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他名师各抒己见。在热烈的研讨气氛中,大家收获满满。
除本次活动外,他们还通过开展“新课标《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学习主题研讨交流”“大概念统领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讨”“数字化实验和创新实验教学能力培训与研讨”等系统化的名师共同体活动,搭建名师传帮带平台,深耕教师专业发展沃土,培育青年教师成长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