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书香浸润童年
近日,我以诚恳严谨的学习态度研读了《山东教育报》2024年5月27日第三版《“三方协同”让书香浸润童年——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打造“学校、家庭、社区协同阅读生态圈”》一文。作为一名已有30多年教龄的语文教师,面对“学生阅读”这一语文教学中由来已久的话题,我又一次陷入深深的思考。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我校当前实际,我对学校今后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措施有以下几点思考。
全学科阅读构筑全方位阅读体系。文章中提到,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积极倡导“全科阅读”,真正打破了学科壁垒,将原来的以语文教师为主导的“大阅读”升级为“全科阅读”,打造出“全科阅读、全员阅读、全学段阅读”的新模式。联系我校实际,我认为,应积极利用学校现有书籍资源,灵活组织此类活动。同时,在学生现在的阅读基础上,积极探索全学科阅读基本课型,具体可参考该校的做法,分别是音乐、美术学科的“品读鉴赏课”,语文学科的“主题阅读课”,数学学科的“数学思维课”,英语学科的“英语阅读课”,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在全校形成“堂堂有阅读、人人爱阅读”的学习新生态。
书香浸满家庭,读写融汇亲情。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创新实施了“牵手共读共写”工程,促使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写“亲子日记”,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感慨之余,聚焦我校实际情况,可向家长、学生推荐可读书目,如《上下五千年》《西游记》《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爱的教育》等,引导家长和孩子在周末、节假日或其他闲暇时光,关闭电视,远离手机,专心阅读,感受美好,享受文字带给我们的快乐,享受文章带给我们的遐想,在让家充满温馨的同时增添几分书香气息,让孩子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反思、感悟。这样,家长和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把每段美好时光记录下来,珍藏储备。这应该就是“亲子日记”。
校社互通,拓展阅读空间。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数学教师王龙在诸城市万里社区图书馆为学生讲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阅读课。这节课聚焦《圆周率的前世今生》和《数学花园漫游记》这两本数学科普读物,学生在数学知识海洋中畅游的同时,教师也获取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校及社区的图书馆资源可能有限,应进行深入选择与应用,充分利用相关书籍,把各个学科的阅读课搬进图书馆,充分发挥阅读课的潜在价值。此外,应学习该校的创新做法,我校要与友好单位、共同体学校和周边社区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让“邻居”的图书馆开进校园,丰富学校图书资源,使书籍的阅读和流通渠道更加畅通。同时,应尽可能地创造更多机会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到社区民俗馆、红色革命纪念馆进行实地研学,拓宽视野,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让社区文化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作者单位系滨州市沾化区古城镇文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