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爱的教育”是幼儿品德培养的基石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 图片新闻 五莲县街头镇中心幼儿园 举办首届“幼儿驾照考试” 阳信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用课程与材料打造智慧乐园 做新时代“教育家”型家长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 幼教展台】

阳信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用课程与材料打造智慧乐园

□ 通讯员 孙伟 肖天慧 马忠坤

在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阳信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以“班本课程”为突破口,创新构建“1+N+N”教研体系,走出了一条融合课程建设与区域活动的新路径。经过3年实践探索,该园益智区材料投放优化成效显著,教师专业成长与幼儿智力发展实现双赢,为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鲜活样本。

创新教研模式:构建“三位一体”成长体系

走进该园大(3)班,幼儿正专注地操作“太空探索”主题益智材料。由家长参与制作的火箭拼图、星球轨迹磁力板等教具,巧妙融入数学认知与空间探索元素。“这些材料源自我们的班本课程‘遨游太空’,幼儿在游戏中加强了对宇宙的认知,同时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的班本课程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体验,而且促进了家园共育,让家长更加深入地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班主任李佳琪介绍。这种教学转变源于幼儿园独创的“1+N+N”教研模式,“1”代表以园级教研体系为核心;第一个“N”是指多样化组织形式,通过班级试点、年段联动、跨园交流等实现分层推进;第二个“N”体现为丰富的教研方式,包含主题讲座、案例剖析、现场观摩等多元形态。“这种教研模式既保证了专业引领,又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真正实现了‘研以致用’。”该园教研组组长王敏说。

该园的创新教研模式,不只体现在班本课程的开发上,更在于其构建的“三位一体”成长体系。这一体系将教师、幼儿、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互动等形式,教师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家长也能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助力。

此外,该园还注重将班本课程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这种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破解实践难题:四步法激活教育智慧

面对益智区普遍存在的材料更新滞后、教育性与趣味性失衡等问题,该园探索出“聚焦——探索——分享——研讨”四步教研法。2024年秋季,中班教师张鑫发现,不少幼儿对恐龙主题兴趣浓厚,但现有的材料难以支持深度探索。教研组随即启动专题研讨,最终开发出化石挖掘体验箱、恐龙骨骼拼图等12种特色材料,使该区域成为全园最受欢迎的“考古基地”。小班教师韩雪在观察到幼儿对光影现象比较好奇后,及时引入三棱镜、光栅卡等材料,成功将科学启蒙融入日常游戏,不仅激发了幼儿探索科学的热情,而且让他们在玩乐中掌握了光学的基本原理。这一成功案例也进一步验证了该园“三位一体”成长体系的实效性,即通过教师、家长与幼儿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我们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周评估一次材料使用情况,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及时更新和优化区域材料。这一机制确保了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让幼儿始终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们积极创新,开发出更多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新材料,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业务园长崔晓萱介绍。

经过3年实践,该园益智区已形成六大主题系列、200余种原创材料。更可喜的是,教育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幼儿平均专注时长普遍提高,合作解决问题能力显著增强;教师100%掌握课程开发技术,形成优秀案例集3册;家长参与教育活动比例显著提升。幼儿园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开发教师成长数字化平台,计划年内建成“班本课程资源库”。随着山东省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的深入推进,阳信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实践创新正为区域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