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生命在润泽中绽放 放手,从一粒西瓜籽开始  把教育生活写成一首歌 图片新闻 为“星星”照亮回家路

第5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5
【教之有道】

放手,从一粒西瓜籽开始

□ 卜桂英

儿子吃西瓜的方式与我们不同:他总是先把镶嵌在红瓤里的西瓜籽用手一一拨去,然后大快朵颐。

可是,当他站着拨西瓜籽的时候,总有几颗调皮的瓜籽不会按照他的期望跳进垃圾桶,而是蹦跳到旁边的地面上,瞪着黑眼睛望着他,像挑衅似的。他的爸爸在一旁提醒:“西瓜籽掉在地上了。”言外之意就是让他把西瓜籽拾起来再放到垃圾桶里。面对几颗黏滑的西瓜籽,要想用手拾起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看看这个小孩儿怎样对付这几颗任性的西瓜籽。

果不其然,一开始,西瓜籽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拒绝配合。于是,儿子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不动声色,他显得有点着急。随后,他便改变了策略,用两只手的四根手指配合着先固定瓜籽,然后用指甲把西瓜籽撬到自己的手心里。成功拾起一颗之后,他抬头又看看我,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但最后一颗西瓜籽又使他陷入了难堪的境地。这颗湿滑的瓜籽难以固定,他意识到要另做打算了。他的目光触到了茶几上的纸巾,飞快抽出一张,盖住西瓜籽,用手一抓,西瓜籽乖乖就擒。

我笑着对儿子说:“这几颗西瓜籽是不是让你晕头转向了?下次,你可别让西瓜籽掉到地上,让自己这么难堪了。”听我说完,儿子还嘴硬:“我还是把它们都拾起来了呀。”话虽如此,但是我发现,下次吃西瓜的时候,虽然儿子拨西瓜籽的习惯没有改,但是他知道把身子蹲下来,让一颗颗西瓜籽安全入桶。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求他吃西瓜的时候一定要把身子蹲下来,防备瓜籽掉落到外面,他就可能会接受我们的建议,但是不一定在以后吃西瓜的时候都注意到让瓜籽安然入桶。也就是说,总有一天他仍要和散落在地上的瓜籽“战斗”。

父母对孩子过度呵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屡见不鲜?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家长帮孩子剥好鸡蛋,清理掉鱼刺;接孩子时,先把孩子的书包接过来,生怕累着孩子;吃水果的时候,帮孩子削皮,切成小块,插上牙签,只等孩子直接放进嘴里……这样的教育走了一个大大的弯路。本来可以让孩子“实践出真知”,可是家长却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前告知孩子,以防他陷入难堪的境地。可是,这真的能代替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吗?如果你有一个听话的孩子,孩子会根据你的指导迅速学会做事的方法,那么当你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养成了依赖性的他该何去何从呢?既然你不能保证时时刻刻在孩子身边给他以指导,那么就不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先关注他做事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提醒和指导他掌握正确的方法,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受益。简单地说就是:先实践,再理论,再回到实践。

民间有句话叫“吃亏是福”,可是又有谁愿意吃亏呢?其实,这里的“吃亏”指的是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在处理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所走的弯路和付出的代价;而这里的“福”,恰恰就是指的孩子从错误的做事方法中所收获的经验、反思和正确方法,而这种收获能够指导他日后的实践。

孩子上学时忘了带水瓶,或者忘了带作业本,你是否会及时提醒孩子或者急匆匆地给孩子送到学校?出去游玩的时候,孩子总是穿着运动鞋踏水,你是否会善意提醒他“鞋湿了,脚会很难受”?在组装乐高玩具的时候,如果你发现了他有一个零件安装错误,你是否会及时告诉他,让他改正呢?

当他忘记带水瓶时,如果他愿意就会想出其他喝水的方法,如果想不出,那么渴半天也没什么问题,这样一来,他就会记住口渴的滋味;忘带作业本可能会被老师批评,他会记住在同学面前难堪的滋味;运动鞋湿了就湿了吧!脚不舒服的感觉会令他铭记在心;乐高玩具的零件安装错了,大不了就把玩具拆开后重新组装,那样他就会学会先认真地看说明书,然后再动手仔细组装。谁能说这不是学习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要放手,让孩子多一些尝试。就像我们学过的课文《小马过河》中所写的那样,只有亲自试一试,才能知道河水到底有多深,能不能过得去。

掉在地上的西瓜籽要亲自拾,上学的书包要自己整理、自己背。如果家长放手,把孩子的生活还给孩子,那么孩子生活之路上的体验和经历会是一笔巨额财富。

(作者单位系济南高新区正博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