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托幼共育”创新三大举措
日照市作为全省率先开展办托服务的地区,其“托幼共育”工作在政策支持、教育理念、实践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一、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托幼共育”的坚实基础
日照市在“托幼共育”工作中展现出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能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通过政策先行,打通了0—3岁托育服务的关键环节,为“托幼共育”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先后出台3个统领性文件和40项托育支持政策,填补了托育服务领域的制度空白。这种政策支持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的规划,而且体现在对幼儿园的具体扶持上。如,对新开设托班的幼儿园给予开办补助和托位补助,鼓励幼儿园通过改扩建增加托班学位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托育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二、教育理念与实践探索:“托幼共育”的核心动力
日照市的“托幼共育”工作在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方面表现出色。首先,明确了0—3岁托育与3—6岁学前教育的不同属性,强调托育以保育养育为主,注重健康、营养、安全等要素,而非单纯的集体教育活动。这种专业领域的区分,为“托幼共育”的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其次,在课程设计上注重生活教育和游戏活动,强调个体化和差异化教育,关注每名幼儿的独特需求。
另一方面,日照市在托育实践中注重精心与爱心的融合。创设有益于婴幼儿生活和发展的环境,投放适宜高度的桌椅、低矮的玩具柜和大面积软垫,并将墙壁进行了软包处理,使环境变得更加安全、舒适与温馨。同时,在师资配备上优选有育儿经历的“妈妈级”教师,体现了对幼儿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种精心与爱心的融合,既让托班办得很好,也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
三、部门合力与家园共育:“托幼共育”的关键保障
日照市在“托幼共育”工作中注重多部门合作,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强调卫生健康部门在托育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对托班从业人员进行全员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同时,建立财政奖励制度,鼓励大中专院校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通过建立“学历教育+研训一体”保教队伍建设模式,提升教师的“照护水平”,为“托幼共育”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追求高质量教育、保障教育品质,是吸引生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日照市的“托幼共育”工作注重家园社共育。幼儿园用亲民理念深度联结社区和家长,办托班有“社区就是我的家”的意识;幼儿园托班服务于社区家长,以他们的需求为努力方向。同时,社区特色与幼儿园环境创设、园所文化及课程都紧密结合地域特色,而且融合得很好,赢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可。
(作者为山东省学前教育学会0—3岁婴幼儿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女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