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让每名教师都成为“有故事”的人 课后服务应实现“托管者”向“引路人”的转变 红色文化是思政教育的好素材 “不变形”是体育活动的关键 请享受运动的快乐

第6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6
【呼 吁】

请享受运动的快乐

□ 樊祥勇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目睹和经历着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体验着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苦恼与快乐,演绎着体育育人的精彩故事。

开阔的操场上,我带领学生在做50米往返跑训练。看着学生疲惫的面孔,我一遍遍地鼓励他们:“同学们记住,起跑要快,要保持速度,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声嘶力竭,学生却都兴味索然。“老师,咱们每节课总是围绕考试项目练,不是跑就是跳,一点儿意思都没有。同学们让我给您反映一下,我们喜欢原来的体育课。您能把体育课换成原来的样子吗?”体育课代表张涛走到我面前悄悄说,有点儿忐忑,又有点儿期盼。看着大家一齐看向我的殷切目光,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体育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考试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育课不应该是他们喜欢的样子吗?记得曾经,我的体育课是他们快乐放松的乐园。在我的课堂上,学生跑跑跳跳、变队形、做游戏……没有标准,没有考试,没有压力,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笑声朗朗,其乐无穷。自豪地说,我的体育课成为班里每个学生的心之所系!后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对体育的要求越来越规范,标准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而且,体育也开始考试了,并且有了详细的测评标准。由此,教师有了必须完成的标准任务,学生也有了必须达成的标准目标。体育课上,我开始让学生记忆动作口诀,还严格要求他们动作标准、整齐划一。为了测评达标率和成绩优秀率,我去掉了课堂上的小游戏,也不再放任他们去做自主训练项目。于是,操场就成为跑步、跳远等测评项目的训练场,课堂就成为教授标准动作的示范地。渐渐地,学生多了压力,少了欢乐,欢笑喧闹的体育课变得严肃而紧张。他们失去了对体育课的期盼与喜爱,变成了动作训练的机器;而我也失去了教学的乐趣,沦为体育训练的工具。体育课不应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焦虑之源,更不能让体育测试偷走学生脸上的笑容和心中的快乐。思至此,我坚定地给学生许诺:“好,老师答应大家,让体育课成为你们喜欢的样子。”“耶!老师最帅!爱你哟!”学生开心的欢呼声响起来,我也笑了,“从下节课开始,老师要找回同学们的快乐和笑容,让我们一起找回体育的快乐”。

又到了体育课时间,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变向跑。学习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的灵活性,提升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学生的目光紧盯着我,他们好像在说:“这节课,老师会带给我们一节什么样的体育课呢?”我神情严肃地看着大家,说:“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他们用火眼金睛为人民的安全排除故障,用青春和汗水甚至是生命扑灭火灾,换来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他们就是消防员叔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验消防员叔叔的苦和乐。”学生眼中闪烁着好奇的火花,以及对体验活动的期待。这时,我继续说:“活动开始前,老师教给你们一个小秘诀:遇到问题时要快速反应,正确判断方向,学会依靠脚下蹬转动作完成身体变向。我们要用这个秘诀完成‘隐患排查’和‘火场营救’。现在,大家分成小组开展竞赛。”练习中,学生不仅快速记住了动作法则,而且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首先让学生扮演消防员去排除隐患,分成4人小组在“社区”中根据我的语音提示展开活动。“前方出现障碍物,请大家靠右绕行。”“不好,前面有巨石挡道,请同学们左后转弯避开巨石。”“前方道路狭窄,请大家侧身通过。”紧接着,我又创设情境开展“消防演习”和“火场营救”,让学生在跑动中学会快速准确地辨别方向,并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完成连续变向动作,提高他们的灵活应变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运用变向跑的综合能力。

整节课,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活动中,再也没有了抵触和疲劳。因为扮演的角色让他们感到神圣,所以在竞赛中,大家争先恐后,自觉克服苦和累。有的学生跌倒后快速站起来,我为他竖起大拇指,赞扬他和消防员一样勇敢坚强;有的学生暂时落后,我会陪跑,鼓励他加油,奋起直追。活动中,他们学会了拼搏,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合作,也懂得了礼让和遵守规则。更重要的是,消防员的无私为民精神成为他们的学习榜样和典范,达到了体育育人的目标。

从此以后,体育课又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而我也深深懂得了:体育教学追求的应该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锻炼乐趣,而不是机械的考试达标,教育工作者不能走“卷体测”的体育课堂教学之路,这样必然会得不偿失。应重塑理念,走出“应试体育”的误区,力求做到生生参与、人人热爱,师生一起品味“教”与“学”的快乐。

我的体育教学生涯中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操场上,学生绽放的笑颜、舒展的身姿、飞扬的神采、闪光的眼神是体育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一路耕耘的意义所在。我会努力让乐趣回归课堂,用智慧点燃学生的热爱,让每节课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回忆。我会让体育成为最好的教育,把体育课变成学生成长路途中最美的风景,让每一名学生从小种下快乐的“种子”。(作者单位系巨野县人民路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