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嵌入实践·接续发力·整体推进: 专家型教师成长计划的创新探索与区域实践 文化传承与数智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麓台实践” 初中语文微写作训练中评价量规的应用分析 “领航专业成长”才是假期培训最美模样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教改探索】

文化传承与数智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麓台实践”

□ 高明永 卞铁环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教育如何突破资源限制、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与城区学校相比,乡村学校面临生源流失、师资薄弱、文化认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潍坊市潍城区潍州麓台学校凭借该区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优势,建校8年,以地域文化传承铸魂、以课堂改革提质、以数字技术赋能,从一所地理位置偏远的乡镇驻地学校成长为区域教育标杆,探索出一条适合乡村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文化内生:重塑乡村教育的精神坐标

乡村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复制城区模式,而应立足本土文化,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教育生态。学校扎根本土,因地制宜推动本土文化认同,为以文化人、教育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石。

以地域文化增强办学特色。学校依托浮烟山古麓台书院的历史底蕴,通过“孟子讲学”雕塑、廊间90余副楹联作品、诗联文化长廊、非遗工坊等载体,将传统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打造沉浸式“一步一景皆教育”文化环境。这种“接地气”的教育设计,让乡村学生从小建立文化自信。

以课程体系传承乡土智慧。学校构建“文化+新六艺”课程体系,开发“楹联文化”“非遗传承”等校本课程,将潍坊风筝、扑灰年画等民间艺术引入课堂,使传统文化成为活教材。此举不仅丰富了乡村学校的课程资源,而且让非遗技艺技法得以代代相传。

学校发展实践证明,乡村教育振兴不能脱离乡土文化。只有深挖地域资源,构建特色课程,形成学校独有的内生文化,才能让乡村学校在差异化竞争中赢得发展空间,让乡村学生在更有文化意蕴的环境中浸润成长。

课堂革命:破解乡村学生的学习困境

针对乡村学生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知识应用能力弱等问题,学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助·个性共生”教学模式,让课堂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自主互助,激发学习内驱力。通过“自主互助·个性共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题。例如,数学课上,教师仅提供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函数图像规律,再上台讲解思路。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激活了其内驱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

实践育人,让知识“活”起来。学校推进“阳光磨砺教育”,学生在“麓农小院”劳动基地种植作物过程中应用数学、科学知识;通过“包饺子”“叠军被”等生活技能课,锻炼综合实践能力。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弥补了乡村家庭教育资源的不足,让学习更贴近生活。

学校发展实践证明,乡村学校课堂改革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乡村学生兴趣和特点,强化实践性和互动性,让教育真正服务于乡村孩子的成长需求。

数智赋能:破解乡村教育的发展瓶颈

数字技术对乡村教育发展的溢出效应,对激发乡村教育活力、赋能乡村教育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学校将教育数字化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支撑,通过智慧教育建设,让乡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力促自身发展。

技术助力,打破资源壁垒。学校利用VR技术还原敦煌莫高窟场景,通过AR沙盘动态展示地理演变,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同时,依托智学网大数据分析学情,为每名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方案,有效解决了师资不均衡问题。

科技课程,培养未来竞争力。作为北京大学游戏化编程实验校,学校开设机器人、无人机等课程,并多次在全国竞赛中获奖。这些前沿科技教育,让乡村学生与时代接轨,拓宽未来发展路径。

学校发展实践证明,数字技术不是城市教育的专利,乡村学校同样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合理应用,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确保教育本质不走样。

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思考

潍州麓台学校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3点启示:文化是根基——乡村学校应挖掘本土资源,构建特色课程,避免同质化竞争;课堂是关键——教学模式要符合乡村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提升学习效能;技术是杠杆——适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弥补资源短板,但不可过度依赖技术。

站在孟子讲学千年文脉上的潍州麓台学校以文化铸魂深植于乡土,让孟子的仁智思想、楹联的诗意美学、非遗的匠心传承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源头活水;以课堂革命赋能于育人,重塑教与学,让“新六艺”课程在劳动实践与阳光磨砺中焕发新生;以数智赋能拥抱时代,让VR课堂、AI助学与游戏化编程为乡村学生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

(作者单位系潍坊市潍城区潍州麓台学校)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