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体育大课间给学生带来健康快乐 多元路径协同构建青年教师成长体系 图片新闻 金乡县中心教育集团:思政引领筑根基,“五育融合”显实效 “微行动”激活校园思政教育“强磁场”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3+2”专本贯通培养数字化转型人才 乳山市实验初级中学举办班徽设计比赛 滕州市龙泉实验学校 清风满校筑廉魂 立德树人守初心 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中心小学 从“指令”到“服务”,管理转型暖人心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

“微行动”激活校园思政教育“强磁场”

□ 罗从忠 马桂丽

近日,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的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家国故事宣讲”“中秋灯笼义卖助老”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家国温情与传统美德。

近年来,学校以“小切口”“知行合一”“微联体”等“微行动”,激活思政教育“强磁场”,为培养时代新人注入强大动力。

“小切口”融入大主题

激发思政教育“大能量”

928日,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庆国庆·迎中秋”双节主题教育周正式拉开帷幕。这一活动是学校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宏大思政主题转化为“小而精”微课程的具体实践。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学校打造了“双节文化实验室”,开设“国庆徽章设计工坊”“中秋诗词篆刻课”等特色微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年代国庆海报中的家国变迁”对比研究、“中秋团圆食俗与地域文化关联”调查、“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诵读创编等项目式学习活动,还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指导学生用剪纸、面塑等传统技艺创作“我心中的祖国”“中秋民俗”主题作品。同时,学校建立学生“思政成长微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在微课程参与、项目研究、非遗创作中的思考与成果,多维度评估教育效果,并将思政育人成效纳入教师考核体系。

通过这些“小切口”的微课程和实践活动,学校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变为“沉浸式体验”,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创造”的转变,激发了思政教育的“大能量”,让学生在亲手实践、深度探究中感受家国情怀的温度,领悟传统文化的厚重。

“知行合一”促实践

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

“以前,我只知道国庆放假、中秋吃月饼,现在才明白,这些节日背后藏着这么多家国故事。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弟弟听。”这是七年级(7)班学生赵恩泽的心声。9月底,学校围绕双节主题开展了“家国故事我来讲”“传统手艺我来学”等实践活动。学生走进校园文化角、社区活动中心,主动参与文化传播与实践。

为了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教师反思以往思政课的不足,深耕微课程内容,挖掘学科育人元素,开发“学科+思政”跨学科微课案例库,推动语文课程结合家国主题诗文教学、历史课程讲解新中国发展历程、物理课程探究国庆烟花背后的科学原理、美术课程设计中秋主题文创作品。同时,改革微课程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创新信息化评价手段,完善学生“思政成长微档案”,建立“课程存折”制度,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创意成果纳入评价范畴。此外,学校还组织“校园微实践、校外微研学”,开展“家国时政小论坛”“中秋民俗模拟展”等项目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构建“微联体”协同机制

凝聚思政教育合力

学校以学生成长、家长满意、社会认可为出发点,构建“一网统管、三线并行、多维合作”的家校社育人“微联体”。在“庆国庆·迎中秋”双节主题教育周,学校推行“家庭思政实践积分制”,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庭家国故事会”“亲子中秋手作”等活动,定期表彰优秀家长、优秀思政教育合伙人。利用企业微信工作平台搭建“家校微互动”共育平台,定期推送“双节思政微课”和亲子活动建议,并开设“家长思政讲堂”,邀请有军旅经历、文化研究背景的家长分享家国故事。同时,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国庆红色电影展播”“中秋社区民俗市集”“思政小课堂进社区”等“社区微联动”活动,打造社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社区场景中进一步践行思政理念。

通过构建“微联体”协同机制,学校消除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梗阻,明确了各方责任,实现了高效合作,提升了家校共育的思政存储量、思政含金量和社会资源的思政辐射量,凝聚起思政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