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高密市:“阳光课间”让体育锻炼有量更有质 空间浸润赋能 科创素养跃升 户外自主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师幼互动策略 数学“乐考”的实践审思与发展路径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基教展台】

高密市:“阳光课间”让体育锻炼有量更有质

□ 通讯员 王同林 鞠雪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练起来!”近日,随着体育教师乔俊彪的一声口令,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77个班的3274名学生,在午休后、下午第一节课前的“阳光小课堂”,一起跳起了健身操。欢快的旋律、灵动的身影让午后的校园瞬间变得活力满满。

“以前,下午第一节课,我总是犯困,听课效率特别低;自从有了课前10分钟健身操,我上课时再也不打盹了,学习劲头更足了。”刚做完健身操,六年级(8)班学生李柏辰兴奋地向笔者分享自己的变化。

破解午后困局的“阳光密码”

早在20235月,省教育厅就发文,鼓励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各具特色、参与度高的大课间活动形式。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率先行动,将原本下午入校后仅10分钟的课前休息时间延长为30分钟的“阳光小课堂”,并邀请专业健身教练与体育教师共同设计适配不同年级的健身操,帮助学生快速驱散午后困倦。

为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学校还对校园运动场地进行系统性重构,划分出六大功能区:大足球场一分为二,分别作为足球训练区与投掷区;环形跑道细化为跳绳、武术等原地体能练习区;操场外侧跑道设为短跑训练与跳跃练习区;校园主干道则规划为长跑与地面游戏区。“划分运动区域前,我们收集了上千条学生意见。比如,学生想要‘跳房子’场地,我们就用环保漆绘制格子;想打羽毛球,我们就增设简易球网。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乔俊彪说。

“现在,这些校园活动成了‘必修课’,每个孩子都能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校长石玉花介绍。上学期,该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较往年提升8个百分点,优秀率提升5个百分点。

“第三实验小学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是近年来高密强化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的缩影。”高密市教体局总督学夏毅说,“体育锻炼是提高孩子精神活力的法宝,学校教学首先要保证孩子的体育锻炼。我们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创设适合孩子参加的多样化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孩子的精气神,让孩子每天都元气满满。”

文化课教师化身“体育教练”

体育教师短缺,曾是制约中小学体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2023年起,高密市实施“全员体育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每名文化课教师结合兴趣特长,至少掌握1项体育技能。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高密市的校园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兼职体育教师,为“阳光课间”注入更多人力支撑。

“我上学时就是校排球队主力,现在虽然教生物,但能把排球技巧教给孩子,特别有成就感!”高密市立新中学教师徐海铭高兴地说。每周五下午,徐海铭都会留出2节课,带学生练习垫球、传球,组织班级排球赛,还讲解排球赛事知识。“以前,我以为生物老师只会讲细胞、生态,没想到徐老师的排球超厉害!现在,我们班同学都是排球迷,都叫他‘编外排球教练’。”提起徐海铭的排球课,一名学生满脸兴奋地说。

为确保文化课教师的体育教学技能“学得会、用得好”,高密市还在市教科院专门设立“体育教学技能研究中心”,组建专业团队,每周开展“理论+实操”培训,内容涵盖运动安全、教学方法等。目前,全市5703名中小学教师中有193人在“体育教学技能比武”中获优秀奖,127名教师开发的体育融合课例获评市级优秀课例。

截至今年9月,高密市9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托这支“全员教练”队伍开设了学段适配的体育进阶课程,阳光体育成为9.2万名学生的日常“必修课”。

“体育+”推动锻炼和学习“两不误”

延长了体育锻炼的时间,会不会挤压学生的学习时间?面对这样的质疑和困惑,高密市鼓励学校大胆探索,推动实施“体育+”融合课程。此举既保证了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又实现了“每天锻炼不少于2小时”的目标。

在高密市至诚学校,数学教师徐娟娟将“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这一难点搬到了操场的环形跑道上。她组织8名学生分成两组,从跑道两端相向出发,通过“相遇的惊喜”活动记录相遇时间,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变直观。

“以前,我总是搞不懂这类题,现在参与后一下子就明白了!”五年级学生杜晓彤激动地说。徐娟娟深有感触地说:“情景化还原不仅帮学生解了难题,还激发了他们的运动热情。数学与体育真正实现了双赢。”

据统计,2024年,高密市通过学校立项、专题打磨、市级展评等方式,打造体育融合精品课程307节,培养各类体育人才1207人。其中,学生刘昊宇在2024年国际雪联亚洲杯单板坡面障碍技巧男组决赛中获得银牌。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体育是重要的一环。”高密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明辉表示,下一步,高密市将以体育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实施体质强健计划,优化创新课程编排与活动设计,统筹体育课、课前锻炼、课后服务等时间安排,科学规划体育活动设计,让更多学生走向户外,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