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高层次外国专家齐鲁行”活动在青岛举行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远程研修赋能特岗教师专业成长 聊城大学与临沂大学师生携手演出红色舞剧《沂蒙长风》 做村民的贴心人——济南大学省派第一书记交出亮眼答卷

第4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4
【高教视点】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远程研修赋能特岗教师专业成长

□ 于家杰 李纳

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启动以来,一批批高校毕业生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基层、扎根乡村,成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力量。历经近20载实践探索,“特岗计划”累计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输送118万名教师,推动乡村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比从2006年的53.61%跃升至98.7%。“特岗计划”保障了乡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成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载体与价值体现。

随着乡村教师数量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如何建构特岗教师职后发展的支撑体系,成为新时代“特岗计划”深化实施的关键课题。《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强岗前职后培训,按照特岗教师实际需求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为特岗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研修服务。与此同时,教育部、中央网信办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强调“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这一政策导向为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也为特岗教师专业成长指明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方向。

当前,特岗教师研修还存在内在动力不足、与组织合作协调不足、管理体系松散、评价方式简单等问题,急需以远程研修为突破口,系统构建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全面提升特岗教师综合素养。尽管各级政府在远程研修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内容设计及师资配置等方面投入显著并获教师认可,但其持续发展仍依赖于内容与模式的不断更新,以切实服务于特岗教师成长。因此,构建合作机制、推进精准化培训,成为增强远程研修实效的关键。

构建特岗教师和学者名师的长期协作机制是提升远程研修质量的核心。理想的网络研修体系,既要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也要促进参与者之间的多维互动。近年来,各地通过联结东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打造网络研修工作坊,积极探索特岗教师发展的常态化路径。以2024年河南特岗教师“上好一堂课,云端共提升”专题网络研修活动为例。该项目采取学科专家引领式伴随培训模式,聘请中原名师为首席专家,依托郑州市中小学一线名师组建专家团队,分学段分学科打造线上学习工作坊,以“师带徒”的形式带领各位特岗教师聚焦教师思想政治、师德修养、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内容,引导教师迅速进入角色,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设置精准完善的研修内容体系是保障远程研修实效的关键所在。针对特岗教师“教非所学”与多科教学的现实压力,远程研修平台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可对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能力与发展需求进行精准诊断,从而实现个性化成长规划。为此,远程研修需要提供适配度高的课程资源,紧扣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减少理论讲座所占比重,帮助教师便捷获取适用课程。此外,平台研修内容设计应坚持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加强教师互动参与,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推动形成协同发展的合作文化。

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持续提升远程研修实效的重要保障。远程研修评价应突破形式单一、标准固化的局限,突出特岗教师的动态性、发展性评价,提升教师受益度。以今年安徽中小学远程教师全员培训评估体系为例,该体系创新应用动态画像技术,不仅能记录传统课时数据,还能全面追踪教师操作路径;在虚拟教研环节,不仅能统计发言次数,还能分析提问质量指数。典型案例显示,某初中物理教师的初期提问集中在技术操作(占83%),后期逐步转向教学设计(占67%),该系统精准捕捉这一转变趋势,并自动为其推送个性化的专业提升方案。

远程研修在乡村教师群体中的普及度和接受度较高。已有针对贵州、云南、甘肃3个省份40所乡村学校的研究发现,接受调查的1000名教师中,81%的教师已经参加过网络研修,参加过两次及以上的乡村教师比例达到52%。作为支撑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力量,特岗教师远程研修不仅突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还增强了扎根乡村教育的职业认同与发展动力。推动“特岗计划”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发挥远程研修的支撑作用,构建多元开放、资源适配、机制完善的特岗教师发展体系。当每名特岗教师都能在专业道路上稳步成长时,乡村教育必将迎来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于家杰,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李纳,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