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她总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 宁愿判“错” 抓住点滴 因势利导  诸城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  以课例研究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第5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5
【教育叙事】

宁愿判“错”

□ 山东省青州市西苑小学 王怀芹

那天中午,我刚到办公室,班里的几名学生便围着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原来,我班男生王程锦打破了教室门上的玻璃。得知没有人受伤后,我松了一口气,然后往教室奔去。

见我走进教室,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王程锦打破玻璃了。”王程锦的小脸变得通红,都快哭了。我温和地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憋了半天,赌气说:“玻璃不是我打破的!”其他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你推门时用力太大,把玻璃震坏了。”有的说:“你用水杯撞门,把玻璃震下来了。”七嘴八舌的议论让王程锦的脸变得更红了。我从他脸上的表情看出,他不是耍赖,也不是羞愧,而是愤怒。

我心里一颤,25年前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我正上初三。每逢期中、期末考试,监考的老师都非常严格。记得那是期末考试的最后一科——政治。由于试题出得太偏,大家都紧张得出了一身汗。有些想做小动作的同学都被老师严厉“镇压”下去了,教室里的火药味很浓。而我更倒霉——平时很好用的钢笔突然漏水了,把试卷弄成了“大花脸”。收卷的铃声终于响了,监考老师快速收走我们的试卷,离开了教室。生性活泼的我终于放松下来,兴奋地“啊”了一声。这时,我发现同学们都挤在教室门口往外看。原来,那个监考老师雪白的衬衣上有一道蓝色的墨渍,那墨渍像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我伸出手,指着监考老师的后背说:“太像感叹号了!”同学们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的手看。原来,那支可恶的钢笔弄了我一手墨水。班主任调查时,没有一个人承认。最后,老师让我们在纸条上写出“嫌疑人”的名字。结果,很多同学竟然写了我的名字!原因是:我手上有墨水,而且当时还欢呼了一声。于是,不管我如何争辩、哭泣,班主任都不相信我是清白的。最后,班主任对我的惩罚是:把那位监考老师的衬衣洗干净,并且当面向那位老师道歉。我愤怒、委屈到了极点,在宿舍里哭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同学们的怀疑让我蒙受了不白之冤,所以我一直到毕业都沉默不语。

“老师,您应该叫他的爸爸来安上玻璃。您不是说过‘谁弄坏了东西,就让谁的家长来修好’吗?”班长的话语把我的思绪从过去拉回到现在。我把王程锦领到办公室里,说道:“现在,这里只有咱们俩。你能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吗?”他还是说:“反正不是我!我还没来得及推门,杯子也没碰着门,门就自己开了。”

到底是不是王程锦干的呢?如果那事不是他干的,我们却埋怨他,就会在他的心上烙下一个深深的伤痕,而且有可能影响他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如果是他干的,他却不承认,我们放过他,那么他以后就有可能继续撒谎、不认错,以致养成恶习。怎么办呢?我思考了几秒钟,便笑着说:“老师相信你!”他听了我的话,大惑不解地望着我。

我回到教室里,对同学们说:“玻璃不是王程锦打破的,是风从外面刮进来把门吹开,然后把玻璃震碎了。”大多数学生的脸上露出一副怀疑的神态,而王程锦的眼睛里充满惊讶。我边演示边讲解:“我们教室的门正对着厕所,厕所的窗户开着,厕所的门正好被人推开。此时,刮进一阵大风。你们看,这风是不是正好推开了教室的门?而且它的劲儿还挺大,把玻璃震碎了。”同学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王程锦的小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玻璃是不是王程锦打烂的已经不重要了。这是因为,我不愿让他的心灵受伤害,我宁愿判“错”。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