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点滴 因势利导
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差异性的。我们面对的群体是活生生的学生,生与生之间的差异更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呢?当前,我们提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此,教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会给任课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勇敢地挑起重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发展和成长。
我任教的班里有七八个上课时爱做小动作的学生。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生,名字叫小亮。他长着一张瓜子脸,非常可爱,只是眼睛里流露出忧郁的光芒。我之所以说小亮是特殊的学生,是因为他从来不跟老师说话,也不跟班里的同学交流,以致同学们都叫他“小哑巴”。其实,大家叫小亮“小哑巴”,我是偶然得知的。
那时候,学校刚下了一个通知:为了学生的饮食健康,禁止学生买辣条之类的垃圾食品。一天,我推开教室的门,正看见值周班长小华吃辣条。她一发现我盯着她,便低下了头。我问她:“你吃的辣条是从哪儿买来的?”她吞吞吐吐地说:“是小哑巴给我的。”我没听清楚,问道:“谁?”她又重复了一遍:“小哑巴,小亮。”我大吃一惊:“原来是他!”我十分惊奇,继续询问了小华一番。从小华的口中,我得知,小亮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由妈妈一个人抚养。由于他缺乏关心和爱护,患上了轻度的忧郁症。这些情况让我明白了他的眼里为什么充满忧郁。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特意打电话请小亮的妈妈来学校一趟,商量一下今后怎样辅导他。
经过沟通和交流,我与小亮的妈妈达成了共识,制定了计划,并决定分工负责:家长负责小亮在家里的预习和复习,我负责他在学校里的一切。我们双方还约定:必须持之以恒地帮助孩子。在学校里,我从树立小亮的自信心开始,鼓励他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言,课下和同学们多交流。同时,为了树立小亮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信,我向全体学生宣布了一条纪律:今后,谁也不许嘲笑同学,不许给同学起外号。
后来,我利用晨会向班里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并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这个集体?”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十分热烈。我看见小亮低着头,好像在思考什么。我心中暗想:他也许能够感受到同学们的那份真诚。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给小亮提供机会,让他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趁机表扬他几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小亮比以前快乐了,眼里闪烁着愉悦的光芒。而且,同学们都争着与他一起玩。就这样,他逐渐变了,变得有自信心了,开始努力学习了。他能与同学打成一片了,见了老师也能主动打招呼了。我看在眼里,感到由衷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