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职业教育呼唤“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指明方向树立标杆 把工匠精神渗透到职业教育全过程 “振超班”毕业 “工匠”教师张炜:汽车故障“一检灵” 日照职院:把“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培养的核心内容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指明方向树立标杆

□ 刘景忠

我的幼年至青少年时期是在一个大杂院里度过的。那个大杂院里既有政府官员,也有体力劳动者;既有一般职员,也有技术工人。我清楚地记得,大杂院里最受人尊敬的一是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二是技术工人。邻居大伯是一位八级车工(那时候,八级是技术工人的最高级别)。他不言而威,举手投足间显露出一种职业尊严。小时候不懂事,现在我知道了,那时的八级工就是“工匠”,赢得人们尊敬并令我们敬畏的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劳动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是一种职业态度,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由于种种原因,工匠精神曾经被我们遗忘、丢失,但其固有的精神内涵和品质内涵却从来没有因此受损。尤其是在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和时间的检验后,在人类进入信息化、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工匠精神可谓历久弥新。纪录片《大国工匠》的播出,更使“工匠精神”成为传遍全国的热词。

对职业教育来说,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工匠精神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指明了方向。工匠是有形的,精神是无形的;工匠职业是特指的,工匠精神是普世的。因此,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敬业爱岗、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追求完美,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确切地说,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职业精神就包含了工匠精神。第二,工匠精神为职业学校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树立了标杆。纵观当今世界,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无一不是职业教育强国。德国的汽车系列产品和日本的电器系列产品闻名遐迩自不必说,德国的“双立人”刀具以及日本的“马桶盖”遭遇中国游客抢购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这些新闻所反映的绝非中国游客“崇洋媚外”,更不是中国游客愚昧无知,实质是这些国家的产品在性能、品质、美观、实用等方面征服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消费者。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与德国的“工业4.0相呼应,我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笔者认为,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需要弘扬工匠精神。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自然应该大有作为。

弘扬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该注重把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凡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在学校评价、专业评估、教师考核等方面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其次,工匠精神弥足珍贵,但工匠精神绝非高不可攀。因此,无论德育工作者,还是学科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诸如打扫一次卫生、擦一次黑板、拧一颗螺丝、记一笔会计分录、摆放一套餐具、焊接一个焊点等,专心致志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是工匠精神最好的体现。再次,立德树人、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二选择。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支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素养的教师队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名师的言传身教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不难想象,当职业学校涌现出大批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诲人不倦、德艺双馨的教师时,工匠精神就会通过他们传递给学生,继而影响社会。

(作者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顾问)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