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用宽容的胸怀待学生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少年儿童,他们来自不同家庭,有千差万别的背景、经历、家教和个性,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间的差异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也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如果用统一模式对待和要求学生,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教育效果不会理想;如果因材施教,虽难度较大,却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学文化课,其他都是旁门左道。在有的教师眼中,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不愿学文化课且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是“问题学生”。这种偏见使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自暴自弃,难以成器,即使有某些天赋也被扼杀了。因此,对待“问题学生”我们应平静地放大他们的优点,换一种方法去教育。
中考时,学生小马以平录取线的成绩进入一所重点高中,因基础与习惯较差,有很多毛病,逐渐成了家长放弃、教师头疼、同学排斥的“问题学生”。在一次手抄报比赛中,教美术的王老师发现小马的美术和书法功底不错。了解了小马的基本情况后,王老师找到小马,真诚地对其作品作出评价,并表示对其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小马好好学习美术。然后,王老师向班主任及小马的家长建议,多欣赏小马,帮助小马树立信心、克服缺点。经过多方努力,小马变了,逐渐成为一个大家喜欢的文化课成绩不断提升的美术特长生,最终以高分考入心仪的学校。
素质教育就是关注并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禀赋,都有期望得到他人认同、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别,包容学生的差别,发展学生的差别,并针对学生的差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的学生有个性地成长,各得其所,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喜欢学习、乐于探究的学生就让他学好文化知识;爱好体育、文化课相对薄弱的学生就让他发展体育特长;爱好艺术的学生就让他发展艺术特长……只要教师从每名学生的基础与兴趣入手,为学生创设公平且有差异的发展条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兴趣,每名学生都会成为优等生。那时,我们收获的必将是“桃李芬芳”、“春色满园”。
教育者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名学生,用宽容的胸怀对待每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