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寓意深刻的转型之作 向晚    读书的滋味 点亮内心的灯盏 文化不仅仅是“味精” 建安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书话聊斋】

读书的滋味

□ 胡忠伟

当我将自己出版的书从印刷厂拉回、整理完毕后,累得汗流浃背。坐下来歇一歇,看着码得整整齐齐的新书,瞬间却迷惑了,自己30多年的生命莫不是全变成了这些白纸黑字的书?孔夫子说“三十而立”,难道我一生的志向都在这些书里了?

在我的屋子里,最起眼的不是豪华的家具、阔气的家电、精美的地毯,而是一本本的书。上苍似乎注定让我今生成为一个与书本打交道的人,先是念书,而后教书,继而写书,再是读书!当今社会,利字当头、金钱至上似乎成了一些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有谁还在读书、写书呢?

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前夕,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18岁至70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5本,0岁至17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7.1%,近六成的18岁至70岁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较少或一般。每当我沉浸于阅读或写作时,总有人抛来一句:“你呀,你!”仅此一句,便饱含无数深意,大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抱怨,更有对你执迷不悟、冥顽不化的嘲讽。我能体会他们的用意,也感谢他们“善意的微笑”。尽管如此,我仍喜欢读书、写书。今天我写成了第一本书,明天我就可能写成第二本、第三本……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文化的薪火因书籍代代相传。因为爱书,所以见了心仪的书籍,我总要买下来。尽管囊中羞涩,尽管一再劝说自己别再买了,但嗜书的癖好好比蜜蜂之于花。命么?书生本色也!

书籍对于爱它的人来说是宝贝,是精金美玉;对于不喜欢它的人,只能是废纸了。因此,我不愿将书借给或赠予别人,因为这样总是担心书的下落。一次,一位同学借走我一本书,欢欢喜喜地送给了他的领导,数天后再去拜会领导,却发现那本书竟被领导用来垫桌子腿了!同学为此愤愤不平,我反倒劝慰他:“也好,总算物有所值了。你能要求苍蝇对鲜花感兴趣吗?哪里臭气熏天,哪里才是它们的家园啊。”

茫茫人生,总有黑夜来临的时候,总有孤寂侵袭的时候,当热闹和繁华褪去,无疑是与书籍对话、交流的大好时机。面对纸质生命,一颗浮躁的心才能安顿下来,疲惫近于枯竭的心灵才能得到慰藉。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趁着青春年华,读一读书,总不会辜负了这明媚光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