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不应被忽视的专题课程 让教育公平从“零择班”开始 小学分班 “招呼”满天飞 准大学生信息打包卖需精准打击 让“防骗”成为大学新生第一课 给学生写评语应因人而异 我对粉笔有感情 经典画读 好课“四有”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准大学生信息打包卖需精准打击

□ 陆敬平

828,涉嫌诈骗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的6名嫌疑人全部落网。这个案件也许很快就会告破,但徐玉玉的悲剧仍在全国各地上演。身处信息洪流之中,很多人的信息被“信息贩子”廉价出售。而随之带来的是骗子对公民无休止的骚扰甚至个人生命财产的侵害。(据《新京报》830报道)

一边是接连发生诈骗准大学生案件,一边是准大学生信息被打包销售。由此可见,遏制此类诈骗犯罪,仅靠发案后打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源头抓起,做到打防并举,齐抓共管。否则,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案件依然频发。

首先,网络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打击力度。从记者暗访的结果来看,网络信息市场交易红火。记者通过QQ的查找功能检索相关热词,随即看到了数百个相关QQ群。其中,不少群的名称是“数据信息买卖”、“学生数据信息交易”等。这些让人一目了然的关键词就在群里公开展示。这无疑给网络监管提供了追查的平台。只要顺藤摸瓜,就能找到诈骗分子和发布平台。

其次,教育部门要加强信息保密工作。虽然说信息泄露有多种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部门信息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保密制度,并且做到责任到人。一旦信息泄露,就要依法依规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高压线”,使人不敢违规。

再次,司法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对此类案件,司法部门要做到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只有对此类犯罪“零容忍”,才能让违法犯罪分子心惊胆战,不敢轻易以身试法。“治乱需重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要等到造成人员伤亡后才高度重视,全力侦破;而要把功夫下在平时,一旦发现苗头就及时介入,严厉打击。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