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网络课堂 “留守儿童俱乐部”欢乐多 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肥城市实验幼儿园:多元智能化网络让家园沟通更畅快 也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互联网+”走进教师教育的课堂 临朐县龙泉中学:三项措施加强教育信息化教学

第7版:网络课堂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网络课堂
07

肥城市实验幼儿园:多元智能化网络让家园沟通更畅快

□ 本报记者 孙松波 通讯员 梁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肥城市实验幼儿园把网站当作进行家园共育的重要载体,积极创新沟通模式。该园将现代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园共育领域,借助网站、手机客户端及飞信、微信、QQ、电子档案等多元化方式,打造顺畅的沟通渠道,让园务、班务更加公开和透明,拉近了家长和幼儿园的距离。

智能网站管理让沟通更方便、快捷

该园的每个班级都配有一部相机。教师随时带着相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用镜头把幼儿在园里的点滴变化都记录下来,随后上传至班级网站,让家长点击观看。除了相册、视频,网站还设有班级论坛、班级公告、教学安排等板块。教师会将幼儿近期在园里的表现、参与的活动等内容记录在相应的板块上。同时,开设了与网站同步的“时光树”手机客户端。家长在手机上便能点击查看孩子的在园表现,既方便又快捷。

桃花5班的幼儿尹子麟的妈妈动情地说:“我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见不着孩子,想孩子了就到幼儿园网站上看看——看看孩子长高了、长胖了没有,又学到什么本领了,跟小朋友相处得好不好……不能陪伴孩子成长,是一种缺憾。但是,能够在网站上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我感到很欣慰。”

手机让沟通更全面、细致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QQ、飞信等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肥城市实验幼儿园与时俱进,每个班级都开设了微信群、QQ群。教师会将最新的教育动态发布到群里,将平时来不及交流的问题发到群里,与家长一起讨论。家长和教师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见解,借助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家长还会发布孩子在家中的短视频及童真语录,与大家分享。家长和教师相互点赞、送祝福,亲密无间,犹如一家人。

“一直以来,我都是自己带孩子,没什么经验。我对孩子比较娇惯,当孩子犯错时不知道怎样引导才好。自从开通了微信群,我在群里与老师们进行讨论之后,发现了很多解决方式。我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金桃李班幼儿韩宜鑫的妈妈笑着告诉记者。

电子成长档案让沟通更具体、深入

“今天,晨曦宝贝第一次挑战拼图。她先选择一块拼图,然后放到底板上比对。虽然尝试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发现正确的位置,但是她没有放弃,仍然专注地盯着拼图继续寻找。”这是桃苗6班的教师张慧在电子成长档案里记录的晨曦的学习故事片段。学习故事是一种由新西兰传入的新型叙事性评价方式,由注意、识别、回应三部分组成,反映幼儿在活动中的“魔法时刻”。该园教师将学习故事收录到每个幼儿的电子成长档案里,家长也将孩子在家里的精彩表现记录下来。家校双方为孩子共同制作成长手册,留下一些令人惊喜和感动的瞬间。

该园园长荆华说:“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家长白天工作太忙,没时间与老师交流孩子的问题。我们利用网站、手机和电子成长档案,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的平台,较好地提高了家园共育的质量。” 校园在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