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生花妙笔
因为我经常发表稿件,所以常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写稿子的?”而我常说一句絮叨话:“写稿子没有什么神秘的,只要你写好自己的教育故事就行了。”在教师身边,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有很多教育事件发生。你只要把自己经历过的事完整地讲述下来,然后诉诸笔端,文通字顺,要素齐全,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如果再立意新颖,能使人深思,哪个报刊都会采用,可以说百发百中了。要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好稿子总会被发现的。谁当编辑,也想把自己的报刊办好。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毕业那年有点“二”》。其中有三个小题目,它们是《不拿备课本就上课》、《花四个月工资去北京听讲座》、《不打报告就出游》。这三个小题目分别讲述了三个故事。这篇文章不论大题目还是小题目都很新颖,颇具吸引力,而且读者通过题目可以了解故事梗概。在故事的展开中,我按照叙事的常规套路(起因、经过、结果)来写,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有人物、有情节、有个人的体悟和收获,写得极其详尽。在表达上,力求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轻松愉快。后来,我把它投到一家杂志社,不久就收到编辑回信,说我的文章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已经采用。不出20天,我的文章就在杂志上发表了。这是我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最快的一次。其实,这篇文章的三个故事,我以前都写过,只是写得很平淡。这次,为了写得更生动,我先在微信上联系了以前的学生,与他们一起回忆了当年的一些情景。然后,我根据回忆又重新修改了很多次,并且读了很多遍。读着读着,我情不自禁地笑了。于是,立即向杂志社投稿,很快就发表了。
有一位同事对我说:“我身边也发生过很多故事,但写不出来。”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的。只要会“磨”,就会成功。这个“磨”字,就是“磨炼”、“打磨”的意思。新教师要想上好课,就得磨课。经过名师的指导、引领和自己的千锤百炼,打磨出一节好课,自然就会有所体悟和收获,再上课时也就感到轻松自如了。写文章也得“磨”。把发生在你和学生身边的刻骨铭心的事件,先试着在心里说一说,也就是打腹稿;等自己觉得能很流利地说出来了,再写出来。如果思路被堵塞了,就先写出几个提示词语,然后跳过去继续写,等全部写完了再去补充、推敲。“文章不厌百回改。”等整篇文章写出来以后,你要多读几遍。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很多标点和词语用得不合适,于是立即修改、润色。如果能找几个同事和学生,给他们读一读,你就会有更多的惊喜。这样,一篇好的文章就出来了。经过这样锤炼、打磨的文章发表的概率就很大了。以后再写文章,你就不会觉得难了。如果再多读点文学名著和教育经典著作,给你的文章适当加点作料,那就会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