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近日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可以说,学生的成长是这些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产物。教育者只有找准落地的切入点,核心素养的各种要素才能相互融合并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发挥整体教育效能,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有两个:一是思维能力,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而思维能力的核心包括创造力和想象力。初中教育阶段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就可能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要想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就要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开设核心素养课程。
思维能力课程是学科教育的核心,其载体就是体验式课程体系。所谓体验式课程,就是通过特色场馆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感悟真实,并且做真实的、有意义的事。
学校可以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社团是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舞台,对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提升其素养、涵养其心灵,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类社团课程的内容不乏精彩的闪光点,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些清新的空气。同时,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地发展。这些课程既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社团活动中,学生积极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才华,不断激发灵感,成就个性,发展特长。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和课外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和学校德育课程紧密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和自身生存的环境,收获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形成对社会、自然的整体认识,树立起热爱自然、关爱社会的责任感。这些都会从各个方面丰富学校的课程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形成智慧,建立科学的核心素养思维。
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课程的重要形式,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难得的宝贵财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差异,给他们最合适的教育。
核心素养不是各门课程知识的总和。通过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深入学习,学生会得到心智和精神的不断修炼,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核心素养,从而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并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