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教师补充工作
拓展补充渠道 提升补充质量
近年来,烟台市将教师补充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在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区位优势和地方师范院校本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补充渠道,提升补充质量,增强补充实效,为烟台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严格选人标准,补足补优同步抓。除每年按照“退补相当”的原则补充新教师,达到教师补充“量”的基本要求外,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烟台市还在教师补充“质”上下足功夫。
由教育部门牵头,负责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面的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工作,近3年全市新补充中小学教师3362名,其中研究生层面766名,占教师补充总数的22.7%。用好用活用足免费师范生就业新政策。烟台市由教育部门主导,打破地域限制,积极开展免费师范生公开招聘工作。2014年以来,除按政策安置好烟台生源的免费师范生外,还会同人社、编制等有关部门,“走出去”公开招聘了69名符合条件的免费师范生。这些免费师范生迅速成为各个岗位的骨干力量。
创新补充方式,不拘一格录人才。烟台市探索实行“面试前置”招聘方法,从今年开始,有条件的县(市、区)在公开招考教师工作中,将面试工作关口前移,让用人单位先行考察应聘者的仪容仪表、表达能力、授课技巧等教师基本职业技能,使教师补充工作做到精准揽才,不漏好苗。
面对全省统一招考带来的较为偏远的县市报考人数较少、编制核减等问题,今年,开发区、莱阳市、栖霞市等县(市、区)开展了二次招考工作,确保教师补充到位。在全省率先出台《烟台市职业学校专业兼职教师管理试行意见》,职业学校可以使用教职工编制总额中的20%聘用专业兼职教师。2015年,烟台市已批复市直职业院校专业兼职教师267人,一大批紧缺专业的教师得以充实和配置。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教辅和后勤问题。近年来,学校教师不能同时满足教学和后勤保障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此,烟台市稳步推进教育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莱山区从2015年起,通过委托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公司,承担起教育系统劳务人员派遣工作,注册及运营所需经费由区财政统一拨付。目前,纳入管理的劳务派遣人员共158人,包括水电工、宿管员、文印、维修、幼儿管理等多个岗位。区财政每年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用于发放劳务人员工资、缴纳五险一金等。
精准对接需求,选对派准消短板。在教师补充工作中,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和乡村学校教师是难点和重点。为此,烟台市2009~2011年实施了农村小学紧缺学科教师补充计划,补充农村小学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教师476名;2015年,又启动了中小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和艺术教育普及计划,明确提出3年内配足配齐艺术和体育教师。两年来,全市补充音体美教师367名,有效缓解了紧缺学科教学需求。
今年,烟台市又启动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重点补充农村音体美教师,目前正在筹备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专项招聘工作。新补充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学一线倾斜,近年来,每年新招聘教师70%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老化和学科教师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