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前进 共同育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笔者在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现,一个班里的四五十名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其家长有的是城市居民,有的是农村居民,还有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家长们的文化素质有高有低,从事的职业不同,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在家校结合方面下功夫,与学生家长交朋友、建立同盟,共同搞好育人工作,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开辟多条途径,加强家校双方的联系和交流。新学期开始后,笔者采取召开“家长交流会”、“家长学习会”、“家长访谈会”等方式,把学生家长们集聚在一起。在这些会上,我邀请各科任课教师分别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表扬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又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同时,我和各位同事耐心地与家长们商量,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最佳办法。这样一来,消除了家校之间的心理隔阂,填平了横跨在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鸿沟,并且使双方拧成了一股绳,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的育人目标前进。
班主任可以请家长们谈一谈自己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且介绍一下孩子的特长、优点以及在家里的各种表现。例如,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学生家长说:“我的女儿在家里经常帮助长辈干家务活儿。”另一位家长说:“我的儿子爱动脑筋,喜欢钻研难题。”第三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好奇心强,放学回家后总是缠着我问这问那,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就不罢休。”第四位家长说:“我家的小宝贝儿乐于助人,最近与邻家的小伙伴结成学习小组,每天放学回家后都带着小朋友做作业。”针对这些学生的不同特点,笔者有的放矢,分别为他们量身定制不同的教育方案,给他们打造展示才华的舞台,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对于个别“问题学生”,家校要携手合作,共同管理、转化。去年,笔者刚接手一个班时,发现一名男生的底子薄、习惯差、修养低。我从其他任课教师口中得知,这个“捣蛋鬼”经常犯错,而且屡教不改。怎么转化他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我决定采取家校结合、携手育人的办法。一方面,我对这名学生进行了家访,与他的父母面对面地谈心、交流。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该生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也知道了他这种顽劣性格和行为的成因。然后,我与其家长商量了一番,在转化孩子的方式方法上达成共识。
对于学科教师来说,亲子式渗透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家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指导学生家长开展一系列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或者公益活动。例如,笔者在家长会上倡导学生家长,与孩子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一些主旋律的电影,让孩子的心中充满正能量;带着孩子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让远大的理想在孩子的心中萌芽,等等。
(作者单位:菏泽市开发区丹阳街道赵堂小学)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