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地理学习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因素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起始阶段,其教育的环境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以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传统的学科观念。对待一门学科,许多家长往往只看到考试成绩、升学率、就业前景等功利性的因素,却很少看到它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对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政治导向和国情认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却被部分学生家长视为“副科”。鉴于此,家长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全面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传达给孩子。
第二,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地理学科的学习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谈论地理话题,如环境保护、人口流动,购买相关的书籍,观看纪录片,张贴地图等方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这样做,能够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地理知识的熏陶,培养他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第三,带领孩子“走出去”,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体验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等诗句都揭示了实践的重要性。知识需要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的学习需要在实践中巩固。生活中处处显现着地理知识,家长必须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例如: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我班一名男生的妈妈经常与他探讨“冬天的风向和夏天的风向有什么不同”、“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哪些危害”之类的话题。经过思考,这名男生消化了在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脱节问题。
第四,开设地理“家庭实验”。这是孩子认识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一条新路子。地理家庭实验,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实验场所,从孩子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观察、假设等方式引导孩子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孩子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验方式。它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与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使孩子更易接受地理知识的学习。鉴于此,家长可以针对孩子在校学习的地理知识,与孩子共同开展相关实验,以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第五,强化地图的运用。地图是孩子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观察《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使孩子了解地图的功能,并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
初中阶段是培养孩子各种兴趣的关键点。在此阶段,把家庭教育与地理教学结合起来,是引导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充分运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激发孩子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荣成市第三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