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环翠区:
三千台学生用计算机闲置时 变身电子书包在线学习终端
本报讯(记者 姚芳)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威海市环翠区2015年引入平台,将3000余台学生用计算机在闲置时间转变为电子书包式的在线学习终端,打造全新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区域试运行一年多来,这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针对学校计算机教室使用率低、闲置率高的实际,环翠区教育局在进行电子书包实验和推广的同时,也逐步探索对闲置计算机教室进行高效利用的方法。该局尝试将学生用计算机搭载学习空间人人通系统、电子教室等软件,转变为基于WINDOWS平台电子书包的在线学习平台。全区3000余台学生用计算机在进行教学之余,全部开放,开展在线学习。该局为学生提供家庭账号,让其在家里也可以一键同步登录,实现调用丰富的资源信息、观看微课、进行在线测试和讨论等操作。学生在家里,可以利用在线正版电子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进行基本的知识点圈画和标注等;与同学和教师进行线上的班级问答和班级交流,进行课前的思考和课后的延伸讨论;随时收看教师推送的微课程等资源,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适当的巩固,学得快的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推送的资源进行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在线作业更能实现实时反馈,省去了长达2天的教师批改、反馈时间,学生能够动态实时了解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查缺补漏。在学科工具应用等方面,小学英语点读互动、虚拟实验室等功能更使很多学生迷恋上了这个平台。
统一路小学英语教师牟春林在教学笔记中这样写道:“到微机云教室上英语在线课,简直太棒了!老师讲一遍,学生不会的可以立即打开电子教材学习;教师还能够推送给学生经典的英语原声片段,学生可以像在语音室一样进行听读训练。虽然课前准备微课和资源辛苦点,但是这样的课堂好组织了,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截至目前,该区实验教师累计上传资源1946个,下载使用资源16620个,教师累计登录使用近10万次,学生累计使用90余万次。目前,越来越多实用的优化教学APP在环翠区电子书包实验群里进行共享,为师生在线学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