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用心提升文化素质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动力。班主任负责管理班级,其个人的文化素质直接、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基于此,任何一个班主任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升文化素质。
建设班级文化的多重要求
新课改对班主任的文化、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深入探究教育发展规律,把握教育方针,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班主任提升文化素质不仅仅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展示自我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班主任应不断追求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注入更为持久的动力。
学校发展对班主任文化素质也提出了要求。班主任文化素质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及办学层次的体现。可一些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足,教育方法陈旧,角色认知错位等,限制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文化素质的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社会对班主任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班主任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方向、有目的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坚持在实践中贯彻先进的文化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自身良好素质的影响。
提升班主任文化素质的途径
更新班主任知识结构。让每个班主任都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学校应不断为班主任的各种学习提供支持与保障,以帮助班主任获得专业成长,为学校教育工作带来积极效应;借助读书活动,通过讨论与写作交流,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促使班主任从多方面提升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并逐步内化为一种文化育人的独特魅力。
更新班主任教育理念。班主任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时刻牢记“爱心是师德之魂”。要多将真、善、美投射到学生的心灵;始终以昂扬的热情工作,用微笑鼓励学生,用言行激励学生;学会赞美,学会宽容,学会期待。
优化班主任工作环境。一是优化班主任校本培训机制。通过班主任的参与、互动,形成长效培训机制,不断引导班主任走上专业型发展的道路。二是优化班主任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班级管理量化积分制度,对工作业绩出色的班主任进行星级评定。同时制定发展性评价机制,改变单纯以学生成绩论好坏的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