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练、测”夯实语文基础
一、“读”得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将“读”的体验提到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如在指导五年级上册《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朗读时,教师应抓住关键语句“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采用教师范读等形式,要求学生用心去感受,并谈谈读后的体会,做到入情入境。教师应在倾心打造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使其将文本、作者、课堂融为一体,充满活力、激情和感动,从而在你追我赶的“谈收获”中见精彩。
二、“写”得精彩。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应把“读”与“写”联系在一起,利用阅读教学找好“写”的切入点,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仿写。如在《开国大典》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同欣赏阅兵的盛况时,让学生随堂写一写“运动会的场面”和“我的校园”。学生们学有目标,会写得很精彩。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局限于课后的习作要求,要善于捕捉写作的“题眼”。这样会扩大写作的范围,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练”得扎实。字、词、句的巧妙运用是架起阅读教学的一座桥梁。讲授新课时,教师要不放过任何练习时机。如教学《山中访友》一文时,教师应抓住“德高望重”和“津津有味”这两个重点词语,首先让学生明白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用它反复造句,直到每名学生都能用其说一段话为止。扎实基本功的训练,会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测”得及时。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点的落实。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讲得激情洋溢,知识点得到很好的展现,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一到考试,却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好。查究原因,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测。教师可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逐一过关,如:课堂小测、单元过关和阶段检测。测验是法宝,能引领师生共同查漏补缺,引领教师出精品,引领学生创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