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教育的问题永远都是新问题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靠“包装” 疯狂“小升初” 从“教书”中找到存在的价值 给足学生空间和时间 从“笨方法”中看到的教育情结 要学最干净村小“螺蛳壳里做道场” 豪华艺术节背离艺术教育的本质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教之有道】

给足学生空间和时间

□ 刘云龙

多年来,我们尽管在解放学生上有所探索,但是感觉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仍然很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保障,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与社会应该是关联的。学校和教师决不能无缘无故地将二者割裂开来,否则,便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沼泽。春华秋实、风吹雨打,都是应该让学生直观感受的,但很多学校怕出安全问题,于是剥夺了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我在一线教学时,就经常领着学生到田间地头、河畔去郊游,让他们与大自然来一次近距离接触。因此,学生的作文便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一年冬天,形成了罕见的雾凇,我便将语文课调至晚自习、早自习,把课堂搬到了校园里。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他们所写的作文隽永流畅。为了让学生理解“伏笔”、“照应”等概念,我利用晚自习让他们观看《鸡毛信》等经典影片,给他们讲解其中的奥秘。慢慢地,他们觉得写作文不难了。寿光日报社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把课堂搬到蔬菜大棚、商场超市里。这对学生的成长无疑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多年来,我们南下江苏学习洋思经验,只学来了“教师讲课不能超过15分钟”,而没有领悟到“教师少讲、学生自主”的精髓。于是,我们在上课时以15分钟为标尺,在评课时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我认为,“教师讲课不得超过15分钟”仅仅是一个弹性约束而已,具体到某一个学科、章节,应当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自由支配时间,尽量达到“教师少讲、学生自主”的自由境界。《晏子春秋》云:“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构建课堂范式时,我们万不可盲目照搬名校的经验,而应汲取外来模式背后的科学理念,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符合地域特点的课堂范式。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