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思政课堂之我见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素质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思路宽广的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创造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适应这一要求,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那么,理想的思想政治课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理想的思想政治课课堂要有良好的、启发性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可以采用不同的、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问题导入法,即以问题为主线,先给学生提出与讲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再通过教与学的互动,逐步解决问题。多媒体导入法,即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直观的感受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导入法,即播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真心英雄》,让学生在慷慨激昂的乐曲声中体味其中所蕴含的人生真谛,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为什么会充满挫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人生的挫折?图片导入法,即展示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图片,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讲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关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图片,让学生对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有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国当前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
其次,理想的思想政治课课堂应该优化课堂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既完成教学目标,又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和利用好“导学案”,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好图画演示、幻灯片展示、录音等具体的操作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卷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乐于探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教学大纲,要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适当的调整。教师在讲授课本内容时也不必追求详尽和面面俱到,主要讲解一些重点或难点问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为佳,而一些知识性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学也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深化学生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空间,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不同小组既可以共同讨论问题,也可以展开辩论。这样既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也激发了不同小组之间在学习上的有益竞争。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校园拒绝邪教”教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人人参与,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开展辩论。正方的观点是“封建迷信害人,要反对迷信,相信科学”;反方的观点是“信仰宗教自由,迷信有时能助人成功”。在有趣的辩论中,学生认识到邪教杀人害命的本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认真践行教育教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发展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思品政治课课堂一定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