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
味蕾总是忠于乡土的,粗茶淡饭里的酸甜苦辣、一羹一碟里的相濡以沫,塑造了每个人的脾气秉性。而作为北方人,我爱吃饺子。
小时候,家里贫寒,锅里锅外无外乎玉米饼子、高粱米饭,吃得令人反胃。所以那时特别渴望过年,因为可以穿新衣、放鞭炮、吃饺子。
包饺子,和面很关键。用冷水和面,揉好,放铝盆里,再盖上潮湿的屉布。祖母会说:让面醒一醒。好像面也是个刚刚睁开眼的懒虫。饺子馅种类繁多,依自己的口味定。肉要剁碎,菜要切细,加入姜末、葱末、花椒面、五香粉、料酒、精盐、味精、酱油等,用筷子顺时针搅拌。肉馅的可略加一点水,会使口感鲜嫩。
荠菜馅的饺子,绿肥红瘦;韭菜鸡蛋馅的也好吃;大白菜肉馅,加少许虾糠,味道鲜美。我最喜欢的还是酸菜馅饺子。酸菜用凉水洗过,先切丝,然后剁碎,挤捏出水分。将五花肉放案板上剁碎,加入调料。锅里入油烧热,加葱姜蒜,待凉倒入肉馅中,然后加入攥成团的酸菜一起搅拌,馅就成了。热气腾腾的酸菜饺子,吃出的是家的味道。
过年包饺子,要包上糖块、红枣、洗干净的一分硬币,以示来年顺利吉祥、平安健康。我小时,家里会包几个麦穗饺子,吃到嘴里觉得格外香。当时,包饺子用的工具也好看,盖帘是用高粱秆扎的,擀面杖是用香椿木做的,扁尺是用竹子削的。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在桌前包饺子,幸福满满。
老家有俗语: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吃饺子肯定少不了蘸料,蒜缸子捣蒜蓉,小碟里放酱油和醋,再滴几滴香油。我喜欢放一点姜末、辣椒油,甚至一点芥末,就一碗饺子汤,吃得满头大汗。也可以就着饺子喝一盅小酒。有酒,有饺子,就知足了。
初中时读唐鲁孙关于饺子的文章:“饺子有蒸煮之分,所以煮的叫水饺,蒸的叫蒸饺。”满族人管水饺叫煮饽饽,黄河两岸有的地方叫扁食,最特别的是山东有地方管煮水饺叫下包。去年有个陕南的朋友来北方,我请他吃饺子。他说,他们那里饺子煮好,汤水和饺子一起盛碗里,不另备蘸料碗,油泼辣子不可少,酸菜汤也得有。我说,在北方这叫馄饨。他摇头说,也是饺子。
我家楼下新开了一家饺子馆,门联上刻着:馅心味美来人喜,饺子皮薄坐客欢。每次路过扫一眼这副对联,心里的暖意便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