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让“诗教”引领学生走向文化自信 经典诗词的教育作用 诗歌教育三层级 妙趣横生学诗词 以诗养子 在学生心田播一粒诗的种子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经典诗词的教育作用

□ 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巩聿信

中央电视台大型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万众瞩目,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与追捧。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暖与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诗词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之一。自古至今,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传播着中国文化精神,涵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教育作用无疑是非常大的。

从文化传承及教育经验来看,经典诗词的教育作用可以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诗词,音律和谐,语词精准,意境优美,朗朗上口,最能直接、生动地体现汉语的显著特征。因此,对经典诗词的诵读、学习,无疑是中国语言文化启蒙教育最有效的形式。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强调把学诗当成中国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因短小精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征,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的三大经典读物。《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诗歌精选,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经典的启蒙读本。小说《红楼梦》中著名的“香菱学诗”篇章,就是通过一个丫环的学诗经验,提供了一个以诗歌为启蒙教育的经典范本。当代中国,用古典诗词进行启蒙教育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30年代初,陈寅恪先生拟的清华大学国文试题中就有对对子的内容,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强调对对子对汉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二、诗词一个最为基本的特征就是抒情。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就是古代文学批评中著名的“兴观群怨”说。“兴”,朱熹注为:“感发意志。”就是说,诗是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它是其他三项得以实现的前提。

文学作品的特征就是以情感人,陶冶人的情操。何况,中国诗词更是以寓意于象、意象交融的丰富艺术手法,将文学的抒情审美艺术特征发挥到了极致。这一点,刘勰的《文心雕龙》、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等古代诗论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词的内涵非常丰富,饱含着种种积极向上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饱含着中华民族丰厚的修养、阔达的胸襟、优秀的品格。通过对经典诗词的诵读、学习,可以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陶冶高尚的情操。我们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无不为他神思飞跃、遐思冥想、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的思绪所感叹。我们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不为他孤高旷远、豪放洒脱的人生境界所感染。经典诗词已经成为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基本成分。尤其是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人情淡薄的某些社会环境中,诵读、学习经典诗词,可以使我们远离喧嚣庸俗的浮华,净化、清新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

三、经典诗词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今天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一个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民族。无数诗人词人秉承“诗言志”的创作传统,书写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书写了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书写了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使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承。

屈原、范仲淹、岳飞、陆游、文天祥、于谦、秋瑾、谭嗣同等古代先贤的诗词,显示出作者在家国危难、民族危亡之时,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感情,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让我们领略到仁人志士知难而进、逆境奋起、积极向上的豪情壮志,对今天的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的指导教育意义。

《诗经·关雎》、《乐府诗集·上邪》、《挂枝儿·分离》、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爱情诗词,展现了古代人民对炽热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摒弃物欲庸俗的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追求真挚纯洁的爱情,具有教育启发意义。

毛泽东的诗词,秉承古典诗词的创作风格,跨越中国革命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中国革命的经典史诗,是其投身革命、豪迈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进行中国革命历史教育的经典文本,对我们时下的政治思想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经典诗词,造就了中国文化,也造就了中国的人文气质。对于今天的我们,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人生追求,具有的启发教育作用无疑都是十分巨大的。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