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没叫我的名字”
一天,我在八年级(3)班上课时,用手示意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但他迟迟没有站起来,只是左顾右盼。我以为他不会答,只好让另一名学生起来回答。下课后,我找来那名学生,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老师,您没叫我的名字,我不知道您叫的是我呀!”这名学生的回答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我一共教4个班的地理课,每班每周只有2节课,可是每个班有40多名学生。这么多人的名字怎么记呢?这是最让我头疼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记不住学生的名字是理所当然的。平时上课,当需要提问时,我总是习惯于用“你”、“那位女同学”或者“穿黑色衣服的同学”来代替学生的名字,然后让学生发言回答问题。有时候,站起来的学生并非我所指的那名学生,真让我感到尴尬;有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我让学生自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以致学生的名字更难以记住。即使每次都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我也只是感到面熟,知道他上课时回答问题很积极,但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久而久之,我也习惯了,不以为然。
正因如此,我还闹了一个笑话:每年,学校在学期初与学期末都要举行家长会,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被分配到各个班级里,协助班主任做工作。在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向家长介绍完班级情况以后,留下一段时间让家长与孩子的任课教师交流。其中,有一位家长向我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可是,我连学生的名字都记不住,怎么介绍呢?于是,我只能根据家长提供的名字简单地说了几句话。在交流过程中,我一直误认为这位家长的孩子是一名女生,因此说的话让家长莫名其妙。事后,我觉得尴尬万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如今,“您没叫我的名字”这句话再次引起了我的沉思。其实,我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原因不是我的记性不好,而是懒惰,是不用心。实际上,我根本就没有下意识地去记学生们的名字。平时,我记住的只是班里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和经常与我接触的班委会成员。而大部分学生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在我心里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在平时提问时,我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回答的结果,而不是他们的心理感受。在我的潜意识里,记不记学生的名字是无所谓的事情。认识到这一点以后,我感到惭愧至极。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草拟师德新规时明确要求教师记住学生的姓名。这是很有道理的。无独有偶,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第一条就是“记住学生姓名”。学生需要知识,更需要温暖。对于给学生以温暖,每位教师都会有不同的方式。但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能点出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给予学生最直接、最细致的温暖。即使调皮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点出他的名字,他也会很乐意地改正自己犯下的错误。因为教师的点名,让他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和用心。
我明白了:为什么我对学生很和蔼,而学生对我却不够热情?原因是我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从现在开始,我要记住每一名学生的名字,实现与学生的心灵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