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能力关乎教师职业幸福和生命质量
曾经有一位年轻教师向我哭诉,说自己快要崩溃了,甚至怀疑自己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是不是合适,自己是不是还有勇气和力气继续做下去。这让我非常惊讶,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这位青年教师虽然入职时间不长,但事事处处显示出她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她上进心强,勤奋能干,活力四射,我感觉她是棵可资培养、大有前途的好苗子。可是,她这是怎么了,问题出在哪里?
经过一番了解,情况很快便搞清楚了,原来,都是家长给闹的。不到一天的时间,竟然有3位学生家长跟她闹掰了。一位家长在电话里对她兴师问罪,另一位家长跑到教室里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她大吵大喊,还有一位家长则闹到了校长办公室。她感到丢人,感到委屈甚至愤怒。她对教师这一职业向往已久,从小就立志做一名教师,做一名受人爱戴的好教师。所以,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她就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付出了真诚无私的爱和心血。没想到,当班主任不久,问题接踵而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到了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步。
作为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一心一意为学生,却得不到学生的喜欢和家长的尊重,怎能不让人觉得委屈、难过,甚至愤愤不平呢?据我所知,这类情况在教师中并不是个例。我觉得,其中原因有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或者沟通的意愿不强烈,或者沟通的渠道不畅通,或者沟通的程度不充分,或者沟通的能力、沟通的艺术比较缺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当今时代,孩子成长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单凭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是很难解决好的,需要广大家长积极参与。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好书、育好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必要与家长交流沟通。殊不知,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完善。从另一个方面讲,良好的家校沟通也能更好地协调教师的教育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个人幸福。当教师和学生家长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教师何谈职业乐趣?何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工作?
如果说世界上有两类人对孩子不存私心,希望孩子成长好、有出息的话,我想,这两类人除了孩子的父母亲人,另外应该就是教师了。所以,教师和家长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是因为沟通不够,理解不足,或者出现认识上的差异,误会、误解所致。像前面我提到的那位青年教师,经了解,家长的意见不外乎对教师的哪些做法误解了,学生座位轮换不及时了,孩子的作业多了还是少了,家长对教师处理学生间的纠纷有歧见,等等,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她平时和家长沟通少,当家长气势汹汹找来的时候,她又因为感到委屈、不被理解而不冷静,所以事情越闹越僵。
“教育艺术是为懂得享受的教师准备的”,这是我经常跟教师们讲的一句话。教师不仅要上好课、备好课,还要研究教育、思考教育,并不断创新,付诸行动,追求教育的力量与美好。青年教师应将教书育人内化为生命的精神需求和精神渴望,将追求事业成功作为成长自我、实现自我、幸福自我的标志。
与家长沟通,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做好自己,也要学会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尊重每一名学生,全身心地爱学生、爱教育,也要让家长知道你的爱、了解你的爱;学会家访,运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家长交流互动;开好家长会,组织一些有益的联谊活动;指导家庭教育,向广大家长介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知识,等等。所有这些,看上去似乎有些麻烦,不容易做到,其实,这都是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做到的,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真正爱教育、爱学生的教师,不会将这些工作当作负担,反而会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在享受事业成功、职业幸福的同时,大大提升个人的生活乐趣和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