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讲故事才能有成效?
儿童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与孩子多交往、多对话,尤其是多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智力。从小会讲故事的孩子,长大后学习成绩也好。可以说,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方法。
那么,怎样讲故事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呢?
首先,养成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每天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家长每天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合,给孩子讲故事。比如,每晚在临睡前给孩子讲一些美好的童话故事。天长日久,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增强。
其次,讲究技巧。为人父母者为了给孩子讲故事,通常会付出很多心血,买各种各样的故事书,甚至买很多音像教材。但是,孩子有时候会对故事不感兴趣,很难安静地听故事。因此,给孩子讲故事,要掌握一些技巧。
再次,妙趣横生。在选择故事书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图文并茂的书。家长不要把讲故事当作哄孩子玩的手段,而要把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做,能够调动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大脑等,从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
第四,短小精悍。因为少年儿童还未发育成熟,其注意力还不强,所以家长最好先选一些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故事。这样做,能够让孩子感到轻松、愉快,从而坚持天天听父母讲故事。
第五,重复多次。讲完一个故事后,家长可以复述几遍,然后与孩子一起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教孩子学习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不断启发、帮助孩子,让孩子尝试着复述整个故事内容。
第六,轮流讲述。家长先讲一个,孩子后讲一个,然后比一比,看谁讲得生动、活泼。只要孩子讲得不错,父母就应该夸奖一番,甚至予以物质奖励。这样做,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第七,故事接龙。家长先讲一段故事,然后在关键处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故事的发展思路接着讲下去。如果孩子讲得不顺利,编的故事有漏洞,家长就要引导孩子打开思路,帮助他给故事画上一个句号。这样做,能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第八,评头论足。在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父母让孩子对故事中人物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等作出评价。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让孩子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第九,故事再现。少年儿童的表现欲很强,他们总希望自己的行为、话语受到父母、老师的夸奖。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表演的舞台,让孩子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模仿、表演,最好达到再现故事的程度。比如,孩子可以模仿其中的人物对话,也可以模仿他们的动作。在此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第十,以身示范。要想让孩子爱听大人讲故事、爱读故事书,父母就必须爱读书,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做,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单位: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匡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