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应精准发力 招生不唯分数是积极的教育导向 济南五中济美楼 福建严查高校就业率“注水”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打破终身制 英国儿童心理状况堪忧 大学生就业呈现多样性灵活性

第6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6
【新闻分析】

招生不唯分数是积极的教育导向

□ 张贵勇

据报道,今年杭州市区民办初中的招生方式跟去年一致,实行总名额的40%自主招生,60%电脑派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被民办初中校长认可的,往往是综合素质好、各学科成绩均衡、未被培训班“压榨”过的那些孩子。有校长表示,那些没有经过培训、潜力未被提前挖掘的孩子,进了学校后反倒爆发力更强,成绩提高更快。

比起一些地方唯分数招生的做法,杭州市区民办学校不把分数作为自主招生的主要参考条件,着实让人感觉眼前一亮。之所以令人钦佩,实则是这种招生方式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体现了学校的自身价值,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导向。从这种角度看,不只是其他地区的民办学校要向其多学习借鉴,把眼光放在学生综合素质上,公办学校也应遵循这种选材标准,这既是为当下的应试倾向纠偏之举,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从现实来看,学校如何选材,是一种教育导向,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重心。综合素质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学习兴趣,一种开眼看世界的眼光,一种对学问和生活发自内心的孜孜以求。当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方面达成共识,注意呵护孩子的兴趣爱好,协力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那么孩子们成才的几率就更高,教育生态将得到极大改善,社会风气也将得到根本性扭转。如果说当前最迫切要做的是改变教育的大环境,那么不妨从学校理性选材、科学选材开始,而不是一味纵容以应试为主的超级中学四处办分校、变相抢生源。

学校是一个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地方,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开始,进而引领人才培养的方向。这一使命决定了学校在招生时要多种角度选拔人才,尤其是对有着独特兴趣爱好和明确发展方向的孩子,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等到学生入学,再利用优秀的师资加以点拨、培育,充分发展其优长,点燃其对学术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而支持和鼓励孩子坚持内心所在,就是在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包括为人处世、自学能力、情商逆商等也能在其中充分发展。

决定孩子未来的,往往是其有没有自己的兴趣及围绕兴趣而构建的知识结构或综合素养。进入互联网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这就要求更多的学校像杭州市区民办学校一样,不唯分数选生源,并引导家庭少让孩子被培训班“压榨”,过早失去学习动力。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及其家长的生活状态会发生改变,教育生态也会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摘自2017427《中国教育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